首页 -> 2007年第8期

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作者:张海丛



  摘 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04名视障大学生进行调查, 探讨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6.50±10.29,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总发生率为16%;视障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得分最高,在自责应对因子上得分最低;视障大学生焦虑分与各应对因子分存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对视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 视障大学生 焦虑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分类号 G761
  
   1 问题提出
  
  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事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1]。应对亦称应付,是个体在压力状态下有目的、有意识的调节行为[2]。应对方式则是指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Vaillant认为,精神健康可以通过了解受试者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习惯使用的自我防御类型来预测[3]。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紧张与焦虑状况,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承载着社会和家长高期望值的大学生群体,要面临学习、经济、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应激。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并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视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一员,由于其身体不便,必将面临更大的学习、就业及人际交往的压力。因此,视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为社会和高校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就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应付方式与焦虑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视障大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更少。为此,我们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试图探讨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期为高校视障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从特教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视障大学生中抽取120名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86.7%。有效问卷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26人,三年级30人,四年级18人;男生60人、女生44人,年龄均在17- 22岁间。
  
  2.2 研究工具
  2.2.1 焦虑水平:应用Zung氏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共20个条目,1-4级评分。按照M±SD制定划界分的方法,当SAS标准分≥M±SD时,判为有轻度焦虑,当SAS标准分≥M±2SD时,判为有中重度焦虑。该量表分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Pearson系数为0.365,Spearman系数为0.341,表明SAS的效度相当高。
  2.2.2 应对方式: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CSQ),共62个条目,以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为指标。各因子重测信度依次为0.71,0.62,0.69,0.72,0.67,0.72。经Equamax旋转,每个因子中组成该因子条目的因子负荷大于0.35,说明该问卷得到了较好的结构效度。*?张海丛,讲师,研究方向:残疾人心理与教育。E-mail:13001925066@vip.sina.com。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张海丛
  
  2.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1.5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3 结果分析
  
  3.1 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
  3.1.1 视障大学生焦虑发生率
  104名视障大学生SAS均分为46.50±10.29, 按照M±SD制定划界分的方法,当SAS标准分≥M±SD时,判为有轻度焦虑,当SAS标准分≥M±2SD时,判为有中重度焦虑。学生中 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其中3例为中重度焦虑者,占3%,14例为轻度焦虑,占13%。
  3.1.2 不同特征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比较
  
  对视障大学生焦虑分进行2×4方差分析,表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视障大学生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男生焦虑值比女生高;但不同年级的视障大学生在焦虑情绪上显著差别。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
  
  3.2 视障大学生应对方式
  3.2.1 视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看,视障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的平均分得分最高,其次是求助方式,第三是退避方式,自责应对因子的平均得分最低。
  3.2.2 不同特征视障大学生各应对因子的比较
  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对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进行4×2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男、女生在退避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责与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见表2)。
  
   3.2.3 焦虑与非焦虑组视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以SAS≥56.79的17名学生为焦虑组,其他学生为非焦虑组,对两组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焦虑组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上得分比非焦虑组低,在自责、退避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上得分比非焦虑组高。经检验,二者在解决问题、求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责和退避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见表3)。
  
  
  3.3 视障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3.3.1 视障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表4 焦虑分与各应对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r)
   解决问题 求助 自责 幻想 退避 合理化 r -.39** -.42** .43** .23** .34** .29**
  由表4可见焦虑得分与各应对因子都有显著性关系,其中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3.3.2 视障大学生应对方式对焦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SAS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向后筛选策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对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者的贡献率为27%,其回归方程为焦虑分=56.08+(-10.16)×解决问题+(-16.03)求助+12.47退避,结果见表5。
  
  
  4 讨论
  
  4.1 视障大学生是焦虑症状的高发人群
  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般认为焦虑障碍患病率在10%-15%之间[4],本样本组视障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 %,超出此研究结果,可以说视障大学生是焦虑症状高发人群,因此对视障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2 解决问题是视障大学生主要的应对方式
  通过研究得出,视障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此结果与现有的关于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研究结果相同[5]。解决问题属于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适度的解决问题才是最有益、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不足或过度都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可能反而会造成不良的结果。
  
  4.3 应对方式对视障大学生的焦虑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焦虑的唯一预测源
  Andrews发现,在高应激状态下,若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为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6]。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学生应对方式差异分析及其焦虑与应对的相关分析均表明二者有密切相关,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焦虑之间的中介影响因素的合理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