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影响我国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梁占锁 冯秀华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来自11个城市和地区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946名残疾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半数以上的人不参加体育活动,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残疾人比例很小,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文章讨论了制约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残疾人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分类号 G760
  
  1 前言
  
  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争金夺银,以辉煌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然而,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与之相比却存在巨大差距。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健康,而且能丰富其精神生活,并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文章对残疾人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并阐明了制约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深入的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活动的对象为来自天津、北京、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唐山、沧州、邢台、济南、太原、郑州等11个城市和地区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共946名。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6份,回收率为86%。其中听力语言残疾369人,视力残疾255人,肢体残疾322人;男性589人,女性357人;老年(56岁以上)26人,青年(16~35岁)405人,中年(36~55岁)515人;高中以上学历94人,初中学历352人,小学以下200人。
  
  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依据研究内容自行设计。数理统计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CASIOFX-4500P计算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检验和统计。
  
  4 结果分析
  
  4.1 残疾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残疾人体育活动态度包括对健身活动的关切程度,实际表现以及兴趣走势。调查表明(见表1),残疾人对参加体育活动有较高的主观愿望,半数以上的残疾人对健身活动持肯定态度,其中男性中爱好和有兴趣的(69%)明显高于女性(50.2%),经x2检验,P<0.01,说明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4.2 残疾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群体和社会表现出的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对体育的存在、属性、作用极其发展和变化所表现出的有关效益、效用和意义评价的总和。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具有多重价值。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还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状态;同时对于扩大人际交流、增强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也有重要的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锻炼的生理学价值已被绝大部分残疾人所认识和理解(见表2),部分受过较高教育的残疾人对其心理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有所认可,说明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认知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健身活动的实践效果。对体育锻炼多重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才是使全民健身活动得以广泛深入开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
  
  
  4.3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不仅体现在健身意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惟有切实地投身到实际的体育锻炼中,才能充分体会到其价值所在。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有38.8%的人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见表3),每周一次以下的占24.8%,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残疾人仅为8.9%,远远低于33.9%全国体育人口比例。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4 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方式、场所
  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以个人或自由组合形式为主(见表4),以参加社区、单位、体育辅导站组织的活动形式为辅。反映出有关部门和社团组织管理残疾人体育的力度还不够,不能把残疾人参加体育的形式由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状态,向有组织的、较为严谨的、遵循一定规律的状态转变。这是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开展得不普及的因素之一。在活动场所上,残疾人去收费的体育场馆活动的人仅为3.1%,85.8%的人是在公共活动场所,如住宅小区的空地、街道边、公园等地方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应考虑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包括公益性的体育场馆对残疾人开放,使他们活动空间更广阔,才能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使残疾人体育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4.5 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
  残疾人体育锻炼项目有(见表5):散步(88.9%)、慢跑和快走(78.5%)、健身器材练习(18.3%)、舞蹈(23.6%)、秧歌(21.1%)、有氧健身操(53.3%)、太极拳(39.7%)、气功(34.5%)、球类(11.2%)、游泳(14.8%)、棋类(14%)等,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都不适合残疾人参加。散步、慢跑、或快走和一些健身体操、舞蹈、气功、棋类、太极拳等活动幅度和量都不大的、而且是低消费或无消费的项目,受到残疾人的喜爱,此外,残疾人对新兴体育、时尚体育明显缺乏认识和了解,这说明目前为他们开展的、符合残疾人运动规律的体育活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得很不够。
  
  4.6 残疾人体育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是指残疾人用于健身活动的经济支出,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场所的票券、健身器材以及书刊等。残疾人大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年均收入远低于各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糊口”生活,体育消费可能性极小。绝大多数残疾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钱去健身(见表6)。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我国残疾人在体育生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尤其是限于经济基础薄弱而无健身娱乐等文化享受的条件和途径,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平常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明显少于正常人。
  
  4.7 影响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结果显示(见表7),影响和制约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因素包括缺乏兴趣(35.5%)、怕别人笑话(9.4%)、怕暴露生理缺陷(8.5%)等;客观因素有行动不便(37.8%)、无人组织(31.3%)、没有经费(34.2%)、没有适合的器材场所(31.6%)、缺乏专门的辅导员和咨询机构(27.9%)、没有时间(18.7%)以及没有的适合自己残疾类别的项目(17.7%)等。
  
  5 结论
  
  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有63.3%的人不参加体育活动,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残疾人比例很小,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影响或制约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包括缺乏兴趣、怕人笑话、怕暴露生理缺陷等;客观因素主要是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