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

作者:郭璐露



  摘要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特征问卷对145名特教 教师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 (1)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公 立学校的特教教师。(3)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大专和本 科学历的特教教师。(4)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5)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全部维度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而人格解 体和缺乏支持与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 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在各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2)特教教师的职业 倦怠与其工作特征的关系紧密且复杂。
  关键词 特教教师 职业倦怠 现状 工作特征
  分类号 G760
  
  1 前言
  
  1.1 研究的意义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593所,在校残疾儿童36.44万 人,而特教教师的人数约为32000人。与198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特殊教育学校总数增加了1 089所,在校学生总数翻了近7倍,特教教师也增加了两万多人[1]。由此可见,随 着我国教 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日渐普及,特殊教育教师已成为教育队伍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特殊教育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职业倦 怠的高发人群,这种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个体各个层面的发展,而且对学生、教育事业 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是非常必要的。
  
  1.2 研究近况
  1.2.1 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 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 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
  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一个公认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 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 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 漠[3]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西方国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 许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到了教师这一特定职业中的倦怠问题,因为教师的职业问题不仅在 社会中日益凸显,而且影响日益广泛。为此,西方学者们除了对教师职业倦怠以及它包含的 各个维度的测量编制了大量的量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aslach等人专门为教师编订的 职业倦怠感问卷(MBI),该问卷中包含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 个人成就感。除此之外,国外学者们还集中于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还提出众多缓解教师职 业倦怠的干预策略,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更加关注对教师职业 倦怠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 究成果:1)以利思伍德为代表的 研究者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学校领导。2) 以布瑞恩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背景、组织因素与人格 因素。3)以邓纳姆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角色冲*?郭璐露,中教二级,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E-mail:topliu123@ 163.com。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郭璐露 突、 缺乏专业自主以及过度的工作负荷等[4]
  在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一般都采取探析和实证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的收集 阅读、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典型相关研究等。如我国大陆学者王国香等人基于Ma slach的倦怠问卷,修编而成的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量表——EBI, 该量表保持MBI的三个核心维度[5]。后来又有研究进行了我国中小学教师 、中等职业教师、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测,如徐富明等人就进行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 倦怠问卷的编制,提取出了3个职业倦怠因素并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性 化[6]。又如吴真等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等 [7]。在这 些量表的基础之上,研究者们又进行了:(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如伍 新春等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8]。(2)工作压力、自尊、 控制点 、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抑郁等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如刘晓明考察了职业压力、教学 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9]。(3)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与职业 倦怠的比 较研究,如连榕的从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包括职业 承诺和职业倦怠[10]
  1.2.2 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特征
  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研究,是对其进行预防和有效控制的基础。国外,Maslach等(2 001)认为,职业倦怠是一个与工作相关的社会性现象,而不仅是个人问题,因此从组织层 面上对工作特征进行研究会更为有效。工作特征主要包括工作过载、角色冲突与模糊、支持 和资源等。Wisniewski(1997)对教师工作特征方面的应激源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资源的 缺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和教学目标、过重的文书工作、低薪水以及专业成长和交流机会少 等[11]。在国内,张勇,于跃(2002)总结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五个方面的因素, 包括薪水 太低、缺乏权力和社会地位、工作量过载、缺乏支持和学生纪律差、厌学等[12]。 刘在花( 2006)在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研究中也提到工作负荷越高,工作压力就越大;而过高的 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教师过渡透支生理、心理资源,产生疲惫、厌倦心理。当过重的工作量得 不到尊重、认可时,教师就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贬低工作价值,进而降低工作的驱动力, 丧失积极进取精神,最终导致职业倦怠[13]
  综观文献,有关普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开展得相当广泛,而对特教教师的研究极少。因 此,本研究对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倦怠在人口变量上的差 异,并结合相关研究以及对特教工作的了解,对与工作量过载、缺乏支持和公平感、人际 关系、社会偏见有关的工作特征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有关教育 政策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广大特教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建议,并为今后寻求恰当的干预 策略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重庆市聋哑校、盲校、福利院、歌乐山聋哑校、巴南区特殊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儿 童智能发展中心、江津市特殊学校、江津市向阳儿童中心、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荣昌市特 殊学校、广安市特殊学校、广州市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等十二所特殊教育机构中的特教教师 为被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45份。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