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北京市肢体残疾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作者:刘艳虹 韦小满 肖 非 李雪梅 贾一均 李俭国 田 禾



  摘要 《北京市肢体残疾人职业适应性量表》定位于预测肢体残疾人职业适应的水平,为残疾人就业导航。量表设计以Holland的职业测评理论和Yeatts和Fotts的工作适应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参考国内外一些权威职业适应性量表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能力、职业人格以及职业兴趣三方面的笔试,并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视角突出肢体残疾人的身体功能评估,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操作性测试,从功能、潜能、失能三个层面评价现有水平。
  关键词 肢体残疾 职业适应性 量表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残疾人就业是关系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一件大事,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认真落实《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积极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随着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并完善残疾人职业测评系统势在必行。
  到目前为止,国内健全人的职业测评系统基本完善,如劳动部开发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心理咨询中心开发的开拓者心理素质测评系统等。然而,这些测评系统都是针对健全人开发的,并未特别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这些测评系统对残疾人职业适应的预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尚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残疾人功能障碍的考虑和评估。有些能力是健全人拥有的,对它们的评估并不在这些测评系统的考虑之中,而残疾人在完成测评时也被假定是拥有这些能力的。事实上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没有任何辅助工具或环境改造的情况制约了他们从事相关职业。最后的测评报告包括残疾人不能获得从事这些职业的功能障碍说明,以及所需辅助手段的建议或者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其他职业的建议。
  二是缺乏对残疾人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辅助的评估。旧观念认为残疾人不能从事某些职业。“新残疾人观”关注的是残疾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更让我们认识到残疾本身不是残疾人个人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让残疾成为一道障碍。只要我们为其提供一定的辅助手段,残疾人可以很好地完成任何工作。但究竟需要提供什么辅助手段,要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个体差异很大),要建立在对其功能障碍全面、科学地评估的基础上。因此,残疾人职业测评系统应当能够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不同程度的残疾人甚至不同残疾部位的残疾人从事哪种特定职业所需辅助手段进行评估说明。
  三是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试。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从现在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操作性的岗位很可能是多数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对各种操作能力的评估应是残疾人职业测评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职业测评系统对能力的测评主要针对思维能力,测评方式主要是书面形式,不能准确评价残疾人的职业能力。
  因此,借鉴一般职业测评系统内容,充分考虑各类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以及在对残疾人就业岗位的调研的基础上,研制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职业适应量表,预测残疾人职业适应的水平,并为其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是一件重要、迫切的事情。
  
  2 研究方法
  
  2.1 理论依据
  2.1.1 Holland的职业测评理论
  Holland的职业测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L.Holland)提出的。其核心是假设把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并将庞杂的职业归为适合操作且名称同样的六种类型。该理论认为,人格与职业环境相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同一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状态。
  2.1.2 Yeatts和Fotts的工作适应理论
  Yeatts和Fotts的工作适应理论提出了工作适应的概念框架。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工作都要求雇员具有达到一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样工作必须满足雇员相应的需要、价值和兴趣。这样工作和雇员之间就形成一个互动、平衡的关系,这就是个体与工作的匹配。匹配的结果带来雇员和雇主的满足感。
  2.1.3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视角
  在2001年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与其他190个成员国一致签署了协议,同意广泛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ICF不是对损伤、残疾或障碍进行分类,而是把个体所处的健康状态系统地分到不同的领域中去评价,而这些领域是指有关生理功能、解剖结构、行为、人物和生活领域的一整套适用和有意义的内容。ICF按两部分组织信息:第一部分是功能和残疾,又分为“身体构成”与“活动和参与”两个方面;第二部分是背景因素,又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ICF采用不同的方法试图把握与个体健康状态有关的事物,即按照分类的各个领域去说明每个人所处的健康状态,并且对这种与健康状态有关的描述是在参照个体所处的环境中作出的,以评价个体健康状态及其所在的环境如何影响其最大潜能的发挥。
  2.2 量表构成
  见表1。
  2.3 项目编制
  首先,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参考国内外职业适应性测验及其对应的职业索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肢体残疾者的身心条件及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类型,收集、设计出符合肢体残疾者职业需求的项目;其次,召开专家组会议,对每个部分的项目逐条筛查,符合要求的保留,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或调整,无法修改或调整的则被删除;再次,请北京市残联部门负责残疾人就业的相关人士对这些项目从意义、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根据他们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修改、添加或删减;然后,选取部分肢体残疾人实施初测,并听取他们施测后的意见。最后,再一次召开专家组会议,确定测验项目。
  2.4 选取样本
  采取了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北京市的调查统计结果,北京市共有肢体残疾人35.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段的肢体残疾人占35.8%,达12.7万人。按照调查抽样1%计算,本次抽样应抽1270人,实际抽样总人数为1545人,其中有效样本数在四部分测验中略有不同。抽样区域覆盖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昌平区共九个区。
  2.5 数据处理
  将测验所得数据由专门的录入人员录入到计算机中,在录入过程中剔除无效数据。按10%的比例对录入数据进行质控,各部分数据质控合格率在99%以上。然后,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肢体残疾人身体功能的测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