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

作者:刘凤娥



  摘要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八所高校976名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主要采用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且大学生压力应对具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心理压力 应对 应对方式
  分类号 B844
  
  1 问题提出
  
  应对是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它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现代人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亦同样受到影响,加之他们尚未步入社会,生活阅历少,在应对挫折上不可避免地要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屡屡见诸报端的大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或动物的恶性事件,正是大学生应对压力不成熟的表现。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社会感受敏锐,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应对能力尤为重要。所以,了解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指导他们有效应对各种紧张因素,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较早的肖计划(1995)用自编的应对方式问卷对青少年学生的应对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应对因子均分高于女性的,而女大学生的“自责”、“求助”、“退避”三个应对因子的均分高于男性的。韦有华、汤盛钦(1997)以COPE量表为工具对我国744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应对活动主要有四种方式: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其中,较多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对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
  张建卫等人(2003)采用卡佛(C.S.Carver)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北京地区高校的6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在四年中,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情绪宣泄、停滞放弃和求助宗教3种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男女生之间在压力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刘春燕和李文权(2004)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取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张林(2005)等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全国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发现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综合以上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目前有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采用的问卷不统一,选取的研究样本多数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准确地揭示我国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导致研究结果笼统、模糊,缺乏一致性。
  本研究旨在采用针对我国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应对方式测量问卷,选取各地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和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全国八所高校选取样本,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山东经济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八所大学,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又有省属高校,涵盖了综合、师范、财经等类型高校,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被试构成见表1。
  2.2 研究工具
  应用自编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共64个项目,共有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9个维度。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重测信度在0.57以上,且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效度指标采用结构效度,各维度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各维度与问卷总分间基本上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
  问卷采用Likea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记1分,“较多采用这种方式”记2分,“有时采用这种方式”记3分,“很少采用这种方式”记4分,“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记5分。在后文的比较中,就某一维度而言得分高说明较少采用这种应对方式,得分低说明较多采用这种应对方式。
  2.3 施测程序
  (1)问卷施测采用邮寄方式。施测前将编写的“问卷施测注意事项”用e-mail发给各位委托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生)。
  (2)在施测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各维度平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应对挫折时,主要以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相对较少采用压抑、逃避、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
  分别以性别、年级和专业类型为自变量,以9种应对方式为因变量,作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
  3.2.1 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在求助维度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T(976)=5.450,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专业和性别之间在抱怨维度上有显著交互作用,年级和性别之间在压抑维度上有显著交互作用,进一步作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文科生在使用抱怨应对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F(1,976)=6.76,P=0.009<0.001],女生比男生较多使用抱怨应对[T(500)=2.648,P<0.01];一年级学生在使用压抑应对上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F(1,976)=15.97,P=0.000<0.001]的女生比男生较少使用压抑应对[T(284)=-3.998,P<0.001]。
  3.2.2 年级差异
  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在逃避维度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对年级在逃避维度上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表明,一年级学生比其他各年级学生较少采用逃避应对,且差异水平非常显著,其他年级间无显著差异(见表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