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作者:刘 勇 谭小宏



  摘要 社会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对成都和重庆两地7所中学的82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包括集体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同伴责任心、社会发展责任心、过失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等6个维度;被试在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较高,反映出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心水平;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在同伴和过失责任心两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集体、社会发展、过失责任心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关键词 社会责任心 中学生 问卷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即个体对自己应负责任的自觉意识与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国家、社会、团体、家庭、他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责任关系。《现代汉语辞海》中对责任的解释是“①份内应做的事;②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汉语大词典》中对责任的解释是“①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②份内应做的事;③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一般而言,“份内应做的事”由两种方式规定:一是由法律和团体章程明文规定并强制执行的,如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义务;二是以道德规范和角色规范的形式规定,以社会舆论来调节的,如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由于两类责任的强制性程度不同,调节个体行为的方式不同,前者被称为强制性责任。后者被称为自觉性责任。
  可以说,责任心是个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和他人的客观要求在个体身上引起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而社会责任心则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一般而言,社会责任心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仅仅是指个体对整个社会或国家的责任心;后者的含义则较为广泛,指的是个体对各种社会责任关系的责任心。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社会责任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个体的社会责任心。就个体对社会或国家而言,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就个体对团体而言,偏重的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个体对家庭而言,特别强调孝道等方面;Fuligni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来自亚洲的青少年比美国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家庭义务感,他们更重视当前和未来成年以后对家庭的支持以及对家人的尊敬。
  西方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关于责任归因、责任扩散、责任判断以及责任心作用机制的研究。但是在西方心理学中,个人的责任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提倡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要求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就被视为阻碍个人成为机能完善的人(Kasser&Ryan,1999)。Miller等的研究也发现在社会责任心方面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中国人所讲的责任心的内容与西方心理学所讲的内容是不同的,在社会责任心方面更是如此。
  国内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责任心研究。例如,国内学者陈会昌研究发现,儿童责任心发生发展经历了强制性责任水平、半理解责任水平和原则的责任水平三个阶段。庞丽娟等人从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责任心进行了研究。关于责任心的结构,通常研究者们认为责任心是由责任认知、责任感和责任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事实上责任心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研究者构建出各种责任心结构。例如,拉奇曼等人将责任心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对伤害负责、在社会情境中的责任心、对责任心的积极看法以及认知与行动结合。王燕将大学生的责任划分为六类: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职业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姜勇与庞丽娟对幼儿责任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儿的责任心由自我责任心、他人责任心、任务责任心、过失责任心、承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六个维度构成。
  不难看出,国内的责任心研究大多关注儿童责任心的研究,对中学生责任心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对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研究。随着中学生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知识的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思索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中学阶段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心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时期。总之,研究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对于社会责任心的文化传承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为成都和重庆两地7所中学各年级的900名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23份,有效率为91.44%。有效问卷中,男生419人,女生404人;初一139人,初二116人,初三112人,高一344人,高二59人,高三53人。
  2.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该问卷共含有Likert自评式量表题目29条,采取5级记分制,分数越高表示责任心越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895,分半信度系数为0.836。
  2.3 研究过程
  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社会责任心的文献和测量问卷,并对20名中学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文献和访谈当中有关社会责任心的论述编写成问卷条目。然后请有关专家和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对条目进行评定,最终确定了包含29个题目的正式问卷。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将回答不完整以及作答明显有反映倾向的问卷予以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23份。将所得数据用SPSS 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
  先进行问卷因素分析的适当性分析,Bartlett球型检验的值为6945.152,P值小于0.001,达到极显著水平;Kaiser-Meyer-Olkim检验值为0.913,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问卷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同因素,求得初始因素负荷矩阵,再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然后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等于1;(2)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参考各分问卷的因素提取碎石图;(3)抽取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总变异;(4)每个因素至少包含三个项目。
  最后抽取出6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2.171%。第一个因素包括6个题目,反映的是中学生对班级、集体事务的态度与行为倾向,因此命名为“集体责任心”,典型题目如“我总是对集体的事尽心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