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残疾人与奥运文化的发展

作者:王 雁 王冉冉



  摘要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及残奥会已渐行渐近。深刻分析残疾人在奥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对奥运文化建设及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从残奥会与奥林匹克精神,残奥会与人文奥运,残奥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对残疾人在奥运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进行了深度剖析。
  关键词 残奥会 残疾人 奥运文化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Paralympie Games),简称残奥会,是由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残疾人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为残疾人和主流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他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展示自我,感受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尊严,彰显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对人们的观念、态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奥林匹克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作为残奥会主体的残疾人在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独特地位可略见一斑。
  2008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深刻分析及认识残疾人在奥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奥运文化建设及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2 残疾人对奥运文化发展的作用
  
  2.1体现与发展了奥林匹克精神
  不同的人对“奥林匹克”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其实,从奥林匹克运动创建伊始,“奥林匹克的主旨是什么”就成为人们争论不休、苦苦求索的问题。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的精神就是以友谊、团结和公平来相互了解的精神。”可见,奥林匹克创建之初就是以维护和谐,追求和谐为中心的运动。
  同样,残奥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也秉承着促进个人和谐发展的精神。对于残疾人来说,生理上的缺陷不仅造成了其生活工作上的诸多不便,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创伤,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进而演变为对社会的退缩或仇视,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人一社会存在物的社会功能。
  人是社会性动物,是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良好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对残疾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极为有益的。残奥会恰恰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走出封闭世界,面向社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舞台。在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创办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之初,就在践行通过体育运动使那些伤残人员振奋起来的理念。他曾对伤残人员说:“你们不要认为身残者只能在家里坐坐,吃吃喝喝,你们经过训练在运动场上同样可以生龙活虎。”果不其然,这次运动会在伤残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使许多伤残者重新树立了信心,走出了心灵的阴霾,达到了身心的和谐状态。北京盲姑娘平亚丽从先天性白内障和眼球震颤、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孩到一个拥有成功事业、美满家庭的幸福女性,体育运动在她的成长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体育运动不仅使她的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也使其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人格日趋完善,最终融入了社会,获得了成功,达到了身心的和谐发展。可见,残奥会真正体现了“为人的和谐发展而服务”的宗旨,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更深刻的诠释和极大的丰富。
  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和谐精神决不仅仅局限于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说,奥林匹克的宗旨是“通过没有歧视的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所谓没有歧视,过去的视角过多把歧视定位于国家、民族、种族间的歧视。在提倡奥运精神,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时,往往把目光投向消除这几个方面的歧视。对此,残奥会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不仅要消除以往人们所关注的那些歧视,更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消除大众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歧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就是要克服来自地域、国家、政见、性别、年龄、阶层、种族与宗教的界限,接受对方,包容对方,改变世界。这种思想远远超出_『竞技体育的范畴,是更高的理想。像平亚丽的成功,人们从中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通过残奥会达到了身心的和谐发展,更可以感受到对健康人的示范效应,并由此让更多的正常人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甚至于向他们学习。
  在残奥会上,当观众为残疾运动员呐喊助威的时候,当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时候,观众不仅欣赏了一场场竞赛,更是一次次感受了残疾人顽强不懈、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同样,此时的残疾运动员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场上参赛的一个个运动员,更是在现实中勇于实践的社会人。可以说,残奥会不但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个舞台,也是让正常人了解、正视残疾人,以消除偏见、歧视的一个平台。从这一点上来看,残奥会关于消除对残疾人歧视的理念正是对奥林匹克“消除歧视”这一宗旨的推展和完善。
  当奥林匹克运动深陷于暴力、兴奋剂、商业利益、国际争端等丑闻,面临种种人文危机之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还有一方净土,远离着丑闻与危机,那便是残奥会。在残奥会的赛场上,人们从未听到过某某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丑闻,从未看到过运动员问的歧视,更未出现过残奥会陷于商业政治漩涡中难以自拔的现象。取而代之的则是运动员顽强拼搏、重在参与的精神,是选手间相互扶持、彼此尊重的友谊。正如北京轮椅篮球队队长高宝信叮嘱队员们的那样:“同外队打比赛,千万注意对手安全。社会还照顾残疾人呢!我们自己更应该互相照顾。”简单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残疾运动员的心声,体现了他们的精神。当奥运会似乎日渐背离其最初目标之际,残奥会却阐释了“更干净、更人道、更团结”的奥运新格言,真正发扬光大了奥林匹克精神。
  
  2.2诠释了人文奥运的理念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一张王牌,是北京对全世界的一个承诺,更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成败之关键。如何理解“人文奥运”?怎样对它进行合理的诠释?这是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的彭永捷教授归纳出了颇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解,即“人文的解释”、“人本的解释”、“文化的解释”。
  “人文的解释”。《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而顾拜旦创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初就是为了使这一运动成为促进世界所有青年人身体、心理、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哲学。事实上,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不再局限于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