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自闭症“地板时光”疗法(Ⅰ):关系与表达训练

作者:尤 娜 杨广学



孩子进入互动。
  “恢复原状”法:一些有严重的动作规划缺陷的儿童,往往无法完成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常常毫无目的地晃动身体,寻求重复不断的感觉刺激,如奔跑、跳跃或乱丢东西,或表现出各种奇怪的仪式化的行为。可以让这些孩子对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大喊“不要”,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互动,交往可以继续下去。把球放到一个绿色篮子而不是孩子习惯的红色篮子里,孩子会怎样反应?他可能会把你做的事“恢复原状”,这可以成为一个互动的契机。至于活动所引发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能激发更多的互动循环。比如孩子喜欢玩追逐的游戏,但是爸爸并不一味追着跑,而是伸出手脚,故意设置障碍,孩子必须先停下来移开障碍,才能继续跑。这样就可以制造有趣的互动机会。总之,要求孩子自己有所作为,并与他人密切互动,才能完成当下的任务。
  2.2.4 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成长过程必须有同龄玩伴的参与。孩子与小伙伴之间天生可以成为“地板时光”的合作伙伴。与小同伴约定游戏聚会,特别值得推荐。
  开始时,每周可以在家中安排一次游戏时间,邀请同龄且有较好互动能力的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习惯小伙伴的来访。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协调整个过程,利用先前学到的策略努力使孩子参与游戏。大多数孩子都能直觉地知道如何与一位退缩的同伴相处。父母可用一些带有夸张色彩的话语和姿势动作,鼓励孩子注意他的同伴的存在,来访的孩子通常也能很快做出回应。开始阶段,大动作游戏及身体接触的游戏,尤其是户外的游戏,都是适当的选择。如果孩子能够自在地和一个同伴玩在一起,就可以逐渐增加玩伴的人数。
  2.2.5 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活动
  下述例子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设计的活动,这些例子可以说明“地板时光”训练法的活动设计原则。
  听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会使孩子无法主动探索外部世界。有一些方法可用来弥补听觉信息处理方面的缺陷。父母可以通过动作姿势等视觉信息,比如碰触、身体语言、脸部表情、手语等来跟孩子对话,比如摆出严厉的表情,使劲摇头、摇手指、皱眉头,甚至用身体挡在他和插座之间,这样告诉他不可以靠近插座。最后再慢慢地辅助以简单而清晰的声音和单字来补充自己的动作,孩子就会逐渐提高对声音动作的理解。还可以把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的人和事物(如玩伴、地方、玩具、房间、食物等)拍成照片,来帮助他做选择及表达愿望。
  视觉一空间认知缺陷儿童:有视觉一空间认知障碍的孩子空间感是散乱的,对于自己身体所处的环境无法形成“完形”。可以用声音线索来弥补这个缺陷。与孩子玩耍时,要提供确定而清晰的听觉信息,用活泼的声调说话,并逐渐把说话的距离拉远到孩子能接受的范围。这样不断练习,就可以在不同的房间与他说话,从而协助他建立内在的空间轮廓,并减少焦虑。如果孩子无法从一堆玩具中选择一个,可以把玩具摆放在地板上,让他一目了然。尽量用各种不同的信息通道来增强空间的结构感。
  运动障碍儿童:有运动障碍的孩子无法协调动作和视觉,因而难以建立内在的空间轮廓。可以采用近距离的方式,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训练。如果孩子在摸自己的嘴,父母就可以站到他的左边,脸靠着他的脸,夸张地喊:“来,我的嘴,摸我的嘴!”然后靠在他的右边,并发出声音,重复练习,儿童就能够逐步将声音、影像和触摸动作联系起来,建立完整的图式。治疗者要随时随地设计、制造机会,让动作障碍儿童提高人际互动的主动性,丰富儿童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要建立孩子所喜欢的姿势动作的资料库,弄清并强化这些动作的意义;有意制造困境给孩子各种选择的机会;快速地回应孩子的姿势和动作;对孩子的情绪状态保持敏感;仔细斟酌孩子的真实意图。这些都是有效的操作策略。
  
  (责任编校:杨希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