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自闭症弱中央统合理论综述

作者:陈 墨 韦小满



  摘要 弱中央统合理论(WCC)是自闭症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心理理论及执行功能缺陷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自闭症症状,即自闭症个体通常表现出有限的兴趣而同时拥有特殊技能。本文对WCC的内涵与研究进展、WCC与其他两个重要理论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理论的反思成果和其他新理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自闭症 弱中央统合理论 综述
  
  1 引言
  
  自闭症最初由美国医生肯纳(Kanner)于1941年报告,《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将其隶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还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社会交往方面的严重障碍;②沟通交往方面的严重障碍;③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此外,该病症发生于3岁以前。自闭症可根据智商水平进一步划分为高、中、低功能自闭症,并与艾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syndrome,AS)共同构成自闭症谱系症状(autismspectrum conditions,ASC)。
  弱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WCC)是近年来自闭症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理论,它可以解释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自闭症症状,即自闭症个体的狭窄兴趣和特殊才能。本文对该理论的内涵与研究进展、WCC与其他两个重要理论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理论的反思成果与其他新理论的进行了介绍。
  
  2 WCC的内涵与研究的进展
  
  2.1 WCC的内涵
  自闭症弱中央统合理论的提出源于自闭症个体的一些独特行为表现,例如:仅听声音就能判断出几十种不同品牌的吸尘器,在数秒内找出书架上放错的书,等等。实际上,肯纳早就把自闭症个体这种关注细节的现象归属于“同一性坚持”这一自闭症典型特征。
  可以说,自闭症个体这一独特的感知能力既是一种障碍,同时又是一种优势;它会使他们因环境微小改变而产生不安,但也会使他们拥有一些常人所没有的独特能力,即能力孤岛(Inlets of Abilities)。而对障碍和优势这两方面都能加以具体解释的认知理论正是弱中央统合理论。弗里思(Frith)是该理论的提出者,他注意到正常发展的儿童或成人常以牺牲对细节和表面结构的关注为代价来处理信息以形成意义和格式塔(整体)结构。他认为自闭症个体缺乏正常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这一“构建倾向”(Buih-in Propensity),即无法“整合尽可能广泛的刺激,概括尽可能广泛的背景”。该理论的核心内涵是:自闭症个体复杂刺激的认知倾向于将其理解为相互分离的部分,而难以将之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
  自弗里思提出该理论后,研究者们对自闭症弱中央统合理论的兴趣快速增长。随着研究兴趣的增加,弱中央统合的观念立即得到了自闭症个体及其家庭的广泛认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理论不仅能很好地解释其他理论所无法阐明的自闭症临床症状,如特质领域、超敏锐知觉以及低迁移能力等;而且从本质上说它首次关注到自闭症个体由于特殊知觉方式而拥有的特殊能力,即他们的“闪光点”。这个理论有助于更客观地认识自闭症,也给自闭症个体及其家庭增强了信心。
  
  2.2 支持性研究结果
  自闭症弱中央统合理论的已有研究通过各种实验任务主要探讨了自闭症个体在视觉、听觉、以及语义加工上的加工方式,以验证该理论的核心假设,即自闭症个体无法进行整体加工而采用局部加工。由于听觉加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起步阶段,以下主要从视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2.2.1 视觉加工的弱中央统合
  在视觉加工方面,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较多实证性证据。静态视觉加工上,研究者所采用的实验任务主要有:积木测验(Block De-sign,BD)、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s Test,EET)、Navon等级图形测验(Navon Hierarchical Fig-ures Test)、视错觉任务(Visual Illusions Task)、不可能图形任务(Impossible Figures Task)、迷宫一地图任务(Maze-map Task)、模式或光栅区分任务(Pattern orGrating Discrimination Task)、区分细节不同的简单刺激任务(Discrimination of Elementary Stimuli Differing atthe Featural level)、以及细节性和连接性视觉搜索任务(Featural and Coniunctive Visual Search Tasks)、心理旋转任务(Mental Rotation)、画图任务等。其中,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是最为常用的实验任务,以下加以具体阐述。
  积木测验要求个体在大脑中把几何图形分解为具体的部分,进而以此为基础用积木重新摆出该几何图形。沙阿(shah)和弗里思巧妙地通过比较自闭症个体按照整图与按照分割图完成积木任务的方法,检验了这样一种假设:自闭症个体在积木测验上的优势源自更多地把物体视为部分而非整体的加工倾向。结果发现:与正常控制组相比,自闭症被试在整图条件下表现出他们惯常的优势;而在分割图条件下这一优势并不出现,这是因为该条件下控制组被试成绩明显提高。自闭症个体在分割图条件下并没有出现成绩提高的现象表明他们在积木测验上的突出能力源于他们较强的分解能力以及缺乏对图片进行整体加工的能力。她们进一步给被试呈现旋转过的图片以及斜线数量增多的图片,从而增加任务难度。结果发现,在这两种条件下,自闭症被试和控制组被试都出现了相同的成绩下滑现象。这更加证明,自闭症个体在积木测验上的优势源自其突出的局部加工能力而非他们突出的视觉空间能力。镶嵌图形测试(EFT)是自闭症中央统合研究的另一个范式。沙阿和弗里思最先检验了自闭症儿童在该测验上的表现,采用的是该任务的儿童版本(Children’s Embedded Figures Test),要求被试找出潜藏于熟悉的有意义物体(如童车、木马)图片里的简单形状(三角形或房子的形状)。他们发现,低功能自闭症被试找出隐藏图形的能力显著地高于智力障碍组和正常控制组。这一结果表明,相对而言,自闭症个体对信息加工中的更大背景并不敏感。乔利夫(Jolliffe)和巴伦·科恩(Baron-Cohen)扩展了这些研究结果,他们采用镶嵌图形成人版测验(要求被试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提取目标成分)作为测验工具,结果表明:高功能自闭症和艾斯伯格综合征个体的成绩优于正常控制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关自闭症面孔加工的研究正在快速增多。面孔是一类可以按照细节或整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