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

作者:张彩云



  摘要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237名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解决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采用的策略为提醒、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说服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和惩罚,其中提醒策略运用最多,惩罚策略运用最少。(2)不同性别和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更多地运用提醒策略,而男教师更多地运用改变教学方式这种策略;1—5年教龄的教师,最少运用改变教学方式的策略,而在沟通了解这种策略的运用上,6—10年的教师显著多于1—5年和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3)和普通教师相比,骨干教师更多的采用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学生自我管理这几种策略,而普通教师更多地运用惩罚策略。(4)教龄为1—5年的教师在采用策略的总数上和运用策略的灵活性上比6—10年及10年以上的教师更差,普通教师比骨干教师采用的策略总数更少,灵活性更差。
  关键词 小学教师 课堂问题行为 策略
  分类号 B848.4
  
  1 问题提出
  
  课堂管理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Ⅲ。有研究者指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会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它不仅扰乱了教师的教学,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形成充满压力的课堂氛围,破坏师生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最感棘手的事情之一,也是其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有关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方式取决于问题行为的类型以及他们对这些问题行为的解释,教师主要采用观察的技术和阻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行为,这表明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技巧十分有限。
  教师解决问题行为的策略研究,一般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Poulou和Norwich将教师的策略分为四种,一种是积极的方法,包括奖励、提供支持、咨询等;二是消极的方法,包括惩罚、威胁等;三是调整教学方法,包括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行为追踪、提升专业知识等;四是转介,将这些学生转介给学校心理学家或特殊的教育机构。我国研究者发现,目前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采用的主要策略包括:言语疏导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拒绝忽视型策略、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
  Garrahy和Cothran(2005)对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获得管理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经验,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错误来获取的,而不是来自于之前所接受的教师教育课程。由此看出,教师教育课程没有起到直接指导教师教育实践的作用。因此,了解教师应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寻找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对于提高教师解决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湖北、山东等地小学教师237人,其中男教师65人,女教师172人;骨干教师91人,非骨干教师146人;教龄为5年以内的教师65人,6—10年的教师71人,10年以上的教师101人,因为15年以上的教师人数很少,因此合并为10年以上的教师。
  2.1.2 根据理论抽样的原则,选取29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及对策略有效性的认识。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18人;城市教师15人,农村教师14人;教龄为1—5年的教师6人,6—10年的8人,11年以上的15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自编《教师应对策略问卷》。根据研究者前期的研究成果,按照发生频率(高频、低频)和指向性(指向自我、指向他人)两个方面选取4类课堂问题行为,并进行具体的情境描述。高频/指向自我的行为是“走神”,高频/指向他人的为“随便说话”,低频,指向自我的为“退缩”,低频,指向他人的为“嘲笑别人”。具体描述举例,“走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甲生托着脑袋,安安静静地坐着,眼睛无精打采地看着前面,一句话也不说,对你的课堂要求无动于衷,你知道他(她)走神了,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在呈现4类课堂问题行为的情境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课堂上发生了这种行为,你会采取怎样的方法解决?”要求教师具体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法。
  2.2.2 《教师应对策略访谈提纲》,分别给教师描述四种情境,问教师:“你当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访谈中,不断追问这几个问题:
  (1)当时还采取了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2)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当时的表现怎样?
  (3)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在这些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的效果最好?
  
  2.3 研究程序
  2.3.1 首先组织教师填写《教师应对策略问卷》,然后选择29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全部由研究者本人完成,访谈时间约为15分钟,将全部访谈转录为文字。
  2.3.2 研究者和另一名本领域的博士生对开放性策略问答题进行编码。首先通读教师的回答,将教师的策略进行如实的记录,共记录下教师的策略79条。然后两名研究者对这79条策略进行归类,比如“走到他身边,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高声音,引起他的注意”、“停下来,眼睛看着他一分钟”等都属于提醒学生的行为,因此归为“提醒”策略,对每种情境分别进行归类。最后将4个情境中的策略归纳为6个类别。同时对教师策略的灵活性进行区分,灵活性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教师写道:“要视学生而言,如果是一个比较开朗的学生,直接采用提醒或批评的方式,如果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学生,则采用目光注视或悄悄提醒的方式”,则在“灵活性”上计1分。教师只要提到某种策略,就在这种策略上记1分,分析时一方面对每位教师提到的所有策略类别加起来,计算所使用的策略类别总数,最高为6分,最低为0分。另一方面,将每位教师在4个情境中每种策略的得分相加,计算每种策略在4个情境中的得分,最高为4分,最低为0分。
  2.3.3 两位研究者先共同录入一份问卷,对不同意见逐一进行讨论,直到达成一致。然后两位研究者分别录入30份问卷,评分者一致性系数为0.93。
  
  2.4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录入SPSS11.5,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总体策略特点
  对教师提到的策略进行归类,结果发现,教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