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 娜 张福娟 叶平枝



  摘要 运用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探讨了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多于一般幼儿。(2)社会退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主体地位缺失。(3)社会退缩幼儿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4)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模式单一。(5)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情感。
  关键词 社会退缩 幼儿 师幼互动
  分类号 B844.1
  
  1 引言
  
  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退缩的研究逐渐丰富,但对幼儿社会退缩影响因素中幼儿与教师之间如何互动(以下简称师幼互动)的研究仍是方兴未艾。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包括教育观、儿童观、人才观、发展观)、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但调查发现,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状况并不乐观,并有持续恶化的危险。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探讨社会退缩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互动的主题、频次、互动性质和互动结果等特征,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幼儿教师和幼儿(中班和大班)被试均来自河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和金太阳幼儿园。幼儿被试212名,其中普通幼儿181名(男生101名,女生80名),社会退缩幼儿31名(男生20名,女生11名);教师16名(男教师4名,女教师12名)。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分析,但并不排斥进行简单的量化处理与分析。具体操作方法为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其中以自然观察为主,访谈为辅。另外辅助以量表筛选社会退缩幼儿。
  2.2.1 量表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游戏行为观察量表》(POS)初步筛选出社会退缩幼儿。确定CBCL和POS得分都超过2个标准差的幼儿为重点观察对象,并进行1周的非参与观察。在此基础上与带班教师详细交谈,确定社会退缩幼儿。
  2.2.2 现场观察法
  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取样采用现场观察法。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式,5分钟为1个基本观察与记录单位,对这一时段发生的首次师幼互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注明互动发生的背景(本文只考虑单数主体的师幼互动行为即施动者和受动者均是指教师个体和幼儿个体)。
  2.2.3 访谈法
  具体运用方式有两种:一是比较随意的、非正式的访谈。在观察间隙进行,主要是围绕当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向老师询问更多信息等;另一种是比较正式的访谈,在现场资料收集完成之后,针对资料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访谈。
  2.2.4 分析工具在观察中,共记录到师幼互动事件448次,参照刘晶波的研究,对互动的具体进程进行一系列概念化处理。把所有互动事件划分为教师开启的互动和幼儿开启的互动两大类。2套师幼互动行为量化分析框架,分别应用于教师开启的和幼儿开启的互动行为事件的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师幼互动行为的总体分布
  观察共记录到448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其中由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372个,占总量的83%;而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76个,占总量的17%。
  教师对一般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虽然是退缩幼儿的2倍,但X2检验发现,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明显多于一般幼儿(X2=46.839,df=1,p=.000)。在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中,社会退缩幼儿只开启4次;相比之下,一般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是72次,两者差异非常显著(X2=60.842,df=1,p=.000)。有关社会退缩幼儿的124次师幼互动事件中,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是120次,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只有4次(见表1),差异极其显著(X2=108.516,df=1,p=0.000)。 br>  
  
  3.2 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
  3.2.1 互动主题
  教师作为施动者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主题中,频数最高的是照顾生活,占总量的34%,次之是指导游戏;出现频率最低的后4位是表达情感、抚慰、让幼儿做事和约束纪律。对社会退缩幼儿,没有观察到教师向其表达感情和抚慰。教师对一般幼儿最关心的是约束纪律,占总量的35%,次之是询问幼儿情况,占总量的18%;对一般幼儿,教师比较漠视的是表达感情和指导游戏,分别占总量的3%和6%(见表2)。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师对两类幼儿开启的互动主题差异非常显著(X2=113.362,df=8,p=0.000)。
  
  3.2.2 施动性质和反馈性质
  在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中,不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中性行为出现最多,共168次,占总量的45%;对幼儿存有明显不满、厌恶、恼怒、愤恨的负向情感行为出现频次仅次于中性行为,共132次,占总量的36%;而对幼儿表示亲和、友好、喜爱的正向情感行为出现最少,仅72次,占总量的19%(见表3)。
  
  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的施动性质中,中性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2次,占总量的43%;负向出现的频率和正向的频率相当,分别为30%和27%。社会退缩幼儿指向教师的反馈行为中,其性质为大胆、无畏的进取型行为仅占总量的3%;带有明显害怕教师倾向的畏惧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占总量的17%;处于两种感情色彩之间的平和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量的80%。对于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社会退缩幼儿和一般幼儿反馈性质的差异显著(X2=25.447,df=2,p=0.000)。
  3.2.3 互动结果
  在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中,幼儿对教师确定的行为主题采取接受取向多于拒绝取向。在372个互动事件中,教师确立的行为主题得到幼儿积极响应的事件为292次,占总量的78%(见表4)。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开启的互动主题,接受取向的反馈是60%,而拒绝取向的反馈为40%,与普通幼儿相比,差异极为显著(X2=24.122,df=2,p=0.000)。
  
  
  3.3 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
  3.3.1 互动主题
  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主题有:寻求指导和帮助、请求、告状、寻求关注与安慰、发表见解、询问、帮教师做事、共同游戏和表述情况9种。9种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