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树立和实践又好又快“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

作者:官 群



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段智力超常儿童的检测与教育力度。尤其要重视4岁以前和8岁以前两个关键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把发现和开发智力的重心和关键期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去。培养和提高家长及学前教师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敏感意识和开发技能与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和幼儿教师智力检测和开发的科学程度,端正态度,防止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避免“超越常规的教育”,为儿童提供身心和谐发展的超常教育。
  
  3.3 实施国家3%智力超常教育计划
  各级各类教育按当前在校生3%的比例,选拔智力超常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设立专门机构,单独成立超常教育的管理、研究、实施、监控以及指导等相应的部门,以保障智力超常儿童都能得到应有的特殊教育服务。采用提早入学和跳级等方式加快进度;通过丰富和专设课程,在普通班提供单独辅导,充实课程的广度(即扩充学习的领域,补充课程范围以外的内容)和难度(即在既定的课程范围内,给智力超常儿童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其智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抽离式教育,让智力超常儿童定期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通过设置特殊班级,将他们挑选出来进行专门教育,对每个智力超常儿童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注意在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
  
  3.4 建造超常教育“直通车”
  设立专门机构,单独成立超常教育的管理、研究、实施等相应的部门,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重视学前智力开发,大力强化小学智力发展,积极推进中学和大学智力发展向科研创新转型,制定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建立健全升级、跳级机制。大学采取计划单列、对口升学、破格录取等灵活机制,保证纵向各级智力超常教育的衔接性和贯通性,形成从小到大一条龙超常教育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效机制。
  
  3.5 拓宽超常教育,多出拔尖创新人才
  用多元智力理论深化超常教育,适度扩大超常教育对象,鼓励开办各级各类超常教育实验班,充分利用跳级、个别指导、课外充实和特殊教育等多种形式,采取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等有效手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扩大受教育对象。把音乐、美术、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纳入超常教育体系,使接受超常教育的儿童比例扩大到15%,多出拔尖创新人才,拓展超常教育公平。
  
  3.6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制度
  高校通过改革和完善教师考评体系,促进教师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转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导师制、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多样性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学生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实行院、系、所合一科研管理体制,以学院和系为依托建立各种科研组织。促进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更紧密的结合,同时鼓励跨学科组织科研创新团队,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加快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现代研究所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解决较为普遍存在的学术行政化趋势,提高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走出一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新路。
  
  3.7 提供具有专业化素质的师资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通过在职进修和师范院校新开专业培养数以万计的具有专业化素质的超常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师超常教育综合素质,保证超常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满足实践的需要。
  设立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专项资金,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为超常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3.8 深化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项目工程
  加大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家“863”计划、“985计划”、“973”计划等支持力度,促进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3.9 将农村超常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系统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农村超常学生应占全国超常学生的一半以上,遗憾的是,中国农村超常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不仅仅是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更关系到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进程快慢的问题。可见,超常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要抓住历史机遇,统筹规划,不失时机地将农村超常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农村超常儿童尽早尽快接受适合的、公平的超常教育。
  
  3.10 积极推进“双超常教育”理念、理论的创新
  最后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掘中国传统优秀的超常教育思想,借鉴西方超常教育先进经验,尤其是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30年改革开放超常教育的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世界领先的“双超常教育”理论体系,从而引领未来超常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