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第八章 稀奇的怪物





(1793年6月26日-7月5日)

  下一个停靠的地点是浙江省的舟山群岛。由于一路顺风,6天时间航行了700海里——平均每天航行200公里。船上有本世纪初英国人绘制的航海图,那时英国人在宁波有一家分行。再往北去,就没有航海图作依据了。

  第一次叩头

  这期间,广东巡抚郭世勋于6月26日禀奏皇帝:贡船“因风仍由粤省口岸收泊事未可料。臣郭世勋先经饬行澳门同知香山县并香山协一体查探。如遇该国贡船进口,遵照护送,列营站队,以示整肃。据香山协副将和澳门总口税务委员禀报,查该贡船既由澳门外海洋面顺帆驾驶,似系经田浙江一带外洋直达天津。”
  马戛尔尼顺利地驶往舟山群岛。一封封急件送往北京。英国蜜蜂已经触及了天朝蜘蛛编织的丝网。
  “狮子”号首先抵达舟山群岛的边缘。它选择一个地方抛锚,等待其它船只,后者再等3天就可全部赶到。数以千计的小帆船都驶来观赏这前所未有的壮观。异国情调是双向的:“一名中国领航员和他的几名同胞上了船。他们非常好奇地参观了船上的一切设备。当他们在英使会客室里看见他们的皇帝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叩了好几个头。”
  在一张画像前叩头!马戛尔尼见此觉得很有趣,但并未引起警觉。然而,英使见到的第一批中国的中国人的行为已向他表明了英国使团今后必须对付的主要困难。不过,他不愿加以考虑。早在1792年2月,他就曾收到过凯恩卡特使团随团医生的一个十分明确的报告:大使将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且还不一定被理解为归顺。勋爵耸耸肩说:“没有任何新意。”他了解这个问题,但不愿承认。

  “中国威尼斯”

  不论在澳门还是在舟山,英使都把和地方官吏接触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副手。他本人留在“狮子”号船内,船则停泊在离主岛50海里附近的安全处。乔治爵士登上“克拉伦斯”号。这艘双桅横帆船在舟山群岛行驶,首先停泊于六横岛。这是他们首次和中国陆地的真正接触——他们感觉似乎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他们停靠在一个低海岸处:“这块向海岸争夺过来的用堤坝保护的平原已完全开垦,遍地是水稻和纵横交叉的沟渠。”斯当东对如此精耕细作十分赞赏,但他马上发现“人粪熏臭了中国农村”。他指出在这些“令人作呕的粪便里”,“农民精心地浸泡种子。种子经过播种前的这番处理后容易生成,并能防止害虫”。从接触一开始他们就受到不同作物和不同文化的冲击。
  一个农民向这些外星人走来。他身着蓝布衫,脚穿半长靴,头戴尖顶草帽,草帽带系在颚下。这个农民见到他们时先是一楞,然后把他们带进村子,并领到一农户家里。这家农户主人看见这些洋人,惊讶不已。“房子属木结构。房梁不是方形的,室内没有天花板,所以屋顶的稻草暴露无遗;地面是夯打结实的泥土地。从房梁上垂下一些草席把屋子分成若干个房间。”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一家人都生活在用草席隔开的一间屋子里。“屋里有二架纺车,但都停着,没人纺:妇女都已躲起来了”。到现在,有对农村的妇女还像过去那么害羞。
  第二天。双桅横帆船终于驶进舟山首府定海锚地:“那里的人早已知道‘克拉伦斯’号要来了,这就是中国的警惕性。一名军官立即上船进行检查。”定海总兵的接待还算热情。检查归检查,态度仍然彬彬有礼:送食品上船,在总兵府设宴招待客人,并有戏剧表演。宽敞的宴会厅四周是红柱长廊。饰有各色流苏的挂灯把宴会厅照得通明:有些挂灯是用绣花薄纱做的,有的则是用角质薄片做的,十分透亮以致误以为是玻璃罩子。斯当东指出:“把羊角放在滚烫的开水里泡软,然后展平、刮净、拉长。这种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除中国以外,在别国都未曾见过。”这是首次技术交流。定海镇还派专人请英使上岸,只是当英国人表示要立即谒见皇帝时,节日气氛才告结束。
  由于定海总兵已接到清廷谕旨,所以他向英国人提供领航员,准备沿着中国海岸把他们领到下一个省,然后一省一省地照章办事,直到天津。但斯当东不愿意沿海岸航行,他告诉总兵他要从公海取捷径驶抵天津。这名中国官员听了十分震惊。“他从未想过还可以从公海驶抵天津。他要求考虑一下,第二天再给答复。”
  经查阅中国档案,这名不知所措的中国官员名叫马瑀。英国人没有料到他们因此而给马瑀带来了灾难。这名总兵几天前曾见过一艘英国船,这艘船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怕英使船队有可能不经过澳门而派遣来定海迎接英国特使船队的。定海总兵对斯当东只字末提此事——对此,清廷是不会指责他的。但是,定海总兵对清廷也隐瞒不报。为此,他以后受到皇帝谕旨的谴责。马瑀“应严处”。可见,受监视的不光是英国人。
  英国人利用停靠的机会游览市容。城内沟渠纵横,河上架有一座座弓形小桥。街道都十分狭窄,路面铺的是平板石。定海在英国人的眼里便是“中国威尼斯”。如果您去定海的话,您会发现这个比喻多少有点夸大:比作威尼斯是为了颂扬这次来访——以及来访者。

  忙忙碌碌的蚂蚁群

  在欧洲人眼里,一切都是令人惊异的。这里新奇的东西目不暇接,英国人真不知道先看什么好。“这里的房子都只有二层。曲线优美的屋顶上,彩瓦犹似兽皮。屋脊顶端上有一些怪兽塑像”。这些理性主义者能想象得到屋脊上的怪兽是用来驱赶邪魔的吗?
  商店里摆满了衣服、食品、器皿,甚至油漆得很漂亮的棺材。摊位上摆着活的家禽,水缸里放着各种鱼和鳝鱼,市场上还可买到供食用的狗。供寺庙里焚烧用的香则到处可见。这是中国集市上常见的景象。
  “男人和女人的衣着没有区别,一律都是蓝布衫,宽袍长裤。男人只留一绺长发辫外前额都剃光头。”17世纪,征服中国的满族人强迫所有中国男人都必须留这根标志效忠的“猪尾巴”,违者往往处以极刑——这种惩罚一直执行到1720年。到了18世纪末,已经没有人会想违抗这种侮辱性的规定了。
  “那里天气炽热,处处都是令人吃惊的忙碌景象。每个人都似乎必须努力工作,大家都像是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便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无闲人。街上也看不见有闲逛的人,因为人们没有时间闲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蚂蚁般的忙碌景象使外来游客惊叹不已。
  “街上没有一个乞丐。”法国目击者则说得不那么绝对:“乞丐是有的,特别是麻风病人。”拉弥额特神父指出:“英国人之所以没有看见乞丐.是因为艺丐都被藏起来了。”而赫特南的看法至今仍然是正确的。他说:“数以千计的穷人愿意用肩膀扛运车子所无法装载的东西。”任何一个中国人都随时愿意为挣到一枚铜钱或一团米饭而卖力气。此外,中国家庭有互助精神,同甘共苦是一种习俗。叔叔会对侄子这么说:“亲人之间,不必客气。”
  经济繁荣,乞丐很少:18世纪的中国是繁荣的,但后来由于人口膨胀而衰败。

  小脚与盆景

  远远见到的中国女子的双脚都是残废的。“她们的脚趾好像都因伤而被切除。从小时候起她们的脚就被裹住,不让其长大。大拇脚趾保持正常位置,其它脚趾则被压紧,和脚掌形成一体”。做母亲的应该监视她们的女儿,“防止她们去掉令人痛苦的裹脚布。这些女孩子后来没有人搀扶就走不了路,她们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习惯看法是不能改变的。“平民女子和农家妇女不裹脚,但别的女子非常看不起她们,认为她们只能干些最卑贱的活。”
  中国女子要承受这种痛苦,这使斯当东产生一种想法:“像这样一种习俗并不能用暴力来让人接受。如果男人只是想把他们的妻子关在家里,那么他们完全可以用别的办法做到这一点。印度的妇女比中国妇女更不自由,但她们的脚并没有搞残。如此荒谬的习俗只有妇女自己也愿意才能得以普及和延续。男人鼓励她们这么做。就像在印度,男人鼓励一种更加野蛮的习俗,即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由于害怕公众的蔑视而不得不自焚。像这种观念必须经过许多世纪后才会被人们接受下来。”如果孟德斯鸠还活着的话,他也许会同意斯当东的这种比较社会学的观点。
  马戛尔尼的看法则不那么绝对:“也许我们的习俗没有弄到中国人那种程度。可是就只拿鞋子来说吧,我们不也是欣赏高跟鞋吗?”他揭开了纱幔的一角。一名传教士带着一丝宽容的微笑悄悄对他说:“从爱情角度讲,一只娇美的小脚是非常撩拨人的。”今天我们知道,这种小脚性感很强。在吃了许多苦以后,小脚变成了使人意荡魂销的玩物。男人在作爱前必须首先抚摸女人的小脚。一个女子想要吸引男子的注意,往往会把穿着丝绣鞋的小脚——“金莲”——露出裙边。媒人会对风流男子说:“您大胆地摸她的脚。如果她让您摸,这事就成了。”在中国的色情画里就有全裸女子只穿一双藏着受人崇拜的小脚的绣花软鞋的场面。
  在定海总兵府里,斯当东发现另外一件怪事。“许多桌子上摆着矮树盆。有松树、橡树、结满果实的橘子树。所有这些灌木都不超过二尺高,然而看上去都显得非常苍老。盆里的土上点缀了几准小石头,同这些矮树相比,可以称为岩石了。”
  “盆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一千年后被日本人摹仿,称之为Bonsai(盆栽)。盆景和小脚的区别只是前者属植物,而后者属人类。中国人精心制作盆景和小脚,其方法是相同的:用结扎捆绑的办法进行压迫,抑制生长。两者都由于娇小精致而出奇地引人注目。
  反之,“黑发人”发现了“红毛人”。双方都为之惊异:“他们蜂拥而至,把我们团团围住。人们走近我们时亲切但又不喧哗。”“他们看见我们涂有发蜡、撒有香粉的头发不禁哈哈大笑。”英国人身穿窄得包身的欧洲服装,根本不适合亚热带的炎热天气;而他们周围众多的中国人则穿很薄的衣服。
  一个人的初次印象是很起作用的。这些英国人叙述的见闻充满着热情的新鲜感。对他们来说,即使定海这么一个普通的港口也具有新事物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他们是在定海首次听到人们的哄笑声,他们后来在中国走到哪里都引起这种哄笑。他们以为自己是作为世界的主人来中国的,也正是在中国他们发现自己成了嘲笑的对象。

  ------------------
  素心学苑 收集整理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