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哲学
谭浩强
《支部生活》编者按:谭浩强是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BASIC语言》一书曾把上千万人领进了计算机世界。今年65岁的谭教授,不但在事业上成绩斐然,他的奋斗经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执著的信念同样为人称道。他结合自己的成功经历,在一些高校所作《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报告中,谈到怎样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机遇与努力;平凡与不平凡;政治与业务;顺利与挫折等十大关系,对人很有启示。本期刊登部分内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干事与成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发展自己,离开这个基础,有些个人理想就会成为无根之本。
一位记者曾问我:“有句话叫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您当初是否想过当教授,为此而不懈努力?”我说,“当初做梦也没想过以后会当教授,这是实话”。记得当年抗美援朝时,和我一样是热血青年的同学中有7位投笔从戎,其中有两位如今当了将军,他们当时决不是为了当将军才去抗美援朝的。现在有人讲要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我并不笼统地否定。但我认为,自我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因为一个人的成功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
我们撰写的《BASIC语言》一书累计发行1200万册,在外国人听来简直不可思议。我告诉他们,中国有十几亿人,这个数不算多。我很幸运生活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仅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就是每人发一本也到不了1200万册。只有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才有这个科技书出版世界纪录,是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我们发展的条件。
我也听到这样一则事:有位造船厂的总工程师在他退休时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他的手上造出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不是他没有雄心壮志和能力,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不够。这就是个人发展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所以,我常对年轻人讲,自我设计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有些事你脱离社会需要、脱离现实去“争”,是“争”不到的。但在社会需要你做的事情上努力去做,最终是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无机遇中有机遇
有人说我机遇好,赶上了我国普及计算机,一炮打响。这话没错。机遇对每一个都是平等的,但并不是每个都能把机遇变成现实。
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当时计算机专业水平比我高的人有的是,只是有些人看不到这项工作的意义,认为只有搞科研、搞发明,抓一呜惊人的机遇才能出成果,从而错过了这个机遇。我原本不是学计算机的,走上这个岗位有一定的偶然性。1978年,清华大学扩招学生,任课教师不够,我这个党支部书记被动员去教课,谁想居然大受学生欢迎。后来中央电视台要开办计算机讲座,到学校找人,我被推荐,就这样走上了普及计算机的道路。
当时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机遇,认为BASIC语言水平低,没有什么好讲的,不屑去做。我是这么想的,无论水平高低之事,只要社会需要,就需有人去干。当时我找了不少国内外的计算机书籍,发现有些书写得像“天书”一样,一般人看不懂,又怎么能普及到老百姓呢? 于是,我决心要写一本让老百姓看得懂的书,并且愿将后半生贡献给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这在当时来说是要有点奉献精神的。事后有人说,“谭浩强聪明绝顶,抓住了机遇”。实际上在当时我是甘愿当“傻瓜”,甘愿当“铺路石”。所以我体会对机遇一是要敏感,二是要舍得付出。但不能把眼睛仅盯在找机遇上,因为有些机遇是明显的,有些则需要时间来证明。
出色是不平凡的砝码
《BASIC语言》一书打破了世界科技图书出版纪录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这算是“不平凡”吧! 可当初做这项工作实在是件很平凡的事,从别人到我自己,没有人认为搞计算机普及教育会出名。但是,看准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做得出色,就会转化为不平凡。
通过这项工作使我想到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是出于平凡。长征很不平凡。邓小平的子女曾问他们的父亲,长征是怎么过来的? 邓小平讲了三个字:跟着走。我也听胡耀邦同志讲过,长征时,翻过一座大山又是一座大山,有些人看不到前途,不知走到何年何月,意志崩溃者有之。可见跟着走也不容易。正是一步一步的长征,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这就是它的不平凡。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认为机遇不垂青他,眼前的事不会干出名堂。要纠正这种认识,我想,一是不要轻视平凡的岗位,二是不要把平凡干成平庸。平凡是具体的事,平庸是指你的态度。有人认为既然我干的是平凡之事,就可以马马虎虎,或满足于一般,那你就真的变成平庸。所以我们在对待平凡上也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把平凡做成出色。挫折是成熟的催化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顺利,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挫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凡成就大业者无不历经逆境的磨炼。所以,我认为没有挫折的经历是不完整的人生经历。
我14岁入团,18岁入党,这期间没遇到大的挫折。1953年入党时,组织上找我谈话,说要经得起考验,你想过没有? 我当时把最艰苦、最危险的情况都想过。恰恰没想到的是“文革”的考验。
1966年,我在延庆参加“四清”工作,谁想一个通知把我们召回学校,刚进校门就被戴上高帽,安上各种罪名,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黑线人物”。接下来就是无止无休地批斗,当年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逆境。“文革”期间我被批斗下放劳动长达6年之外,而这期间是我30多岁最好的年华。雨果说过,“人在逆境里要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我努力地去发现和寻找充实,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锻炼自己。水田插秧,我学会了农活;运稻子,我学会了赶牛车;运教材,我学会了蹬三轮车……
在人生历程中,经受挫折逆境,是一种考验和锻炼,也是对成熟的一种催化。这些年,学生毕业时,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都要送给他们一段话:我不祝你们一帆风顺,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还会给你们造成幻想,以为在你们的面前总是铺满鲜花的道路,当面对困难的时候,缺乏思想准备。我只希望你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生活是事业的加工厂
一个有志进步的人应注重自我的全面发展,这对成长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有些报刊把科学家、先进人物都写成了没有生活,没有爱好的书呆子,这是一种误导。
应该承认,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在事业上是很投入的。我这20年在电视里讲了7种计算机语言,出了(包括与他人合作)90多本书,还兼任一大堆社会工作,没点勤奋劲儿和牺牲精神是不可能的。我一周平均工作85小时,没有寒暑假,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和足球赛。并不是我不喜欢休闲,因为时间是个常数,为了完成主要的目标,不得不放弃一些次要的东西。但是应当处理好事业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因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迸发出创造的活力。有人问我爱好什么? 我爱听古典音乐,看芭蕾舞、话剧、历史小说。每年的维也纳音乐会有时因为忙看不了,就让家人录下来。去年,我去观看一个芭蕾舞演出,电视台记者在剧院门口采访我对古典芭蕾舞和中国古典音乐的看法,我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国情讲了一通儿,记者很惊讶,问我是搞艺术的? 我说是搞计算机的。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科学泰斗钱学森讲他的夫人是搞音乐的,对他有许多启示。一个人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是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对思维的一种开阔,说不定什么时候对你就有帮助。我讲课时就注意充分调动这些生活积累。计算机C语言中有一个“二维数组指针”概念,许多书都是在抽象圈里打转。我由此想到军队集合点名,利用形象思维,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所以说,生活是事业成功的原材料,就看能不能把它加工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