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智慧故事1





  欲速则不达

  [瓜熟坠地,水到渠成,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

  了,才会破蛹而出。]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里,一切讲求快速;放眼望去,吃的是[速食面],读的是[速成班],走的是[捷径],渴望的是[瞬间发财],以至于造成社会追逐功利、普遍短视的现象。

  老祖宗告诉我们,鸡肉要用小火慢慢的炖,才会好吃;拜师学艺,至少三年四个月才会有成;任何工匠,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可是,我们已经把这套宝贵的生活哲学遗忘了。

  在[速度]挂帅的前提下,人人不再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处处显得毛躁马虎、急功近利;这使我想起一则有趣的故事。

  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它的身体臃肿,翅膀干瘦,根本飞不起来。

  小孩以为几小时之后蝴蝶的翅膀会自动舒展开来;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一切依旧,那只蝴蝶注定要拖著臃肿的身子与干瘪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开展飞翔。

  大自然的道理是非常奥妙的,每一生命的成长都充满了神奇与壮严,瓜熟坠地,水到渠成;蝴蝶一定得在蛹中痛苦的挣扎,一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小孩善意的一剪,反而害了它的一生。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体会出[拔苗助长]、[欲速不达]的真缔。炖、熬、磨练、挫折、挣扎,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急于成功的人,别忘了日本名将德川家的一句名言:[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作家周宁说:[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走得最

  远的人。]

  <智囊2>两个和尚过河的故事

  绝不墨守成规

  [做人做事不要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了。]

  美国的两位饮料界巨人——可口与百事,从一九O二年百事问世以来,彼此缠斗了八十六年。因为可口比百事先上市了十三年。因此百事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到了五十年代,可口仍以二比一的优势领先百事,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双方的差距有限,可说势均力敌,彼此斯杀得非常激烈。

  在这短兵相接的市场争夺战里,美国百事可乐现任的总裁罗杰·恩可(R.Enrico)总是拿[两个和尚过河]的故事来惕勉自己。

  有两个和尚决定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陈豪雨,可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他们知道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著也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哩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几哩路之前就把她放下来了,可是我看你到现大还背著她呢!]因瑞可在他所写的《百事称王》一书中,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学习第一个和尚勇于任事的行为,而不要像第二个和尚,那么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

  ·美国首富保罗·盖帝说:[墨守成规乃致富的绊脚石。真正成功的商人,

  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

  <智囊3>老渔翁的典故

  不赠鱼,只传钓鱼术

  [聪明的小孩,只要钓竿不要鱼。]

  中国生产力中心总经理石滋宜,虽然不是经常曝光的新闻人手,但在国内的企业界,他的名气与王永庆、赵耀东同样的响亮,因为五年来,他秉持[不赠鱼,只传授钓鱼术]的原则,提高了国内二千多家企业的生产力。

  说到[不赠鱼,只传授钓鱼术],其中有一段典故。

  有一个老渔翁在河边钓鱼,旁边有一个小孩看他钓。

  老渔翁技术纯熟,所以只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就钓到满篓的鱼。渔翁看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

  小孩摇头。

  渔翁诧异的问道:[我送你鱼,你为什么不要呢?]

  小孩说:[我要你手中的钓竿。]

  渔翁说:[你要钓鱼竿干吗?]

  小孩说:[一篓的鱼,我三天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鱼竿,自己可以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渔翁笑著说:[光有钓鱼竿也不行,还得学会钓鱼的技术。]

  渔翁不但赠予小孩钓竿,还将钓鱼技术倾囊相授,小孩道谢而去。

  就企业经营而言,鱼好比资金,鱼竿好比机器设备,而钓鱼术,就是经营管理的技巧了。石滋宜辅导国内企业,不赠鱼(资金),而是传授钓鱼术(经营理念与管理技巧),业者就如同那个小孩,一生受用不尽。

  ·俗云:[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智囊4>松下幸之助的领悟

  甘薯的浮沉

  [人的一生,总是浮浮沉沉的;不会永远春风得意,也不会永远穷困了倒。]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求寿得寿(他今年九四岁)。像他这样名、利、寿三者得兼的,在人类史上,恐怕找不出几个人。

  综观松下的一生,其实充满了不幸与坎坷。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丧父;十七岁差一点淹死;二十岁不但丧母,而且得肺病几乎亡故;三十四岁时,唯一的儿子出生,仅六个月就病故;而且他一生受病魔纠缠,四十岁之前,有一半的时间因病卧床。

  然而,他有积极的人生观,认为坏运能变成好运,危机就是转机,任何逆境都能转变成为顺境。这是他获得名、利、寿的主要原因。

  当他遭受挫折与打击时,他就会想起乡下人洗甘薯的那一幕。

  乡下人洗甘薯的景象是这样的:

  木制的特大号水桶里,装满了要洗的甘薯,乡下人站在木桶边,用一根扁平的木棍不停地搅拌著。在木松里,大小不一的甘薯,随著木棍的搅动,忽沉、忽现。浮在上面的甘薯,不会永远在上面;沉在下面的,也不会永远在下面。总是浮浮沉沉,互有转替。

  松下说:[这种浮浮沉沉,互有轮转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写照。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那个甘薯一样,总是一浮一沉,就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磨练。]

  挫折的本身,隐含正面的意义。松下就是本著这种积极的人生观,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最后终于造就了他非凡的功业。

  ·明儒高攀龙说:[人生处顺境,好过却险;处逆境,难过却稳。]

  <智囊5>尹仲容的故事

  抛弃面子,坦然认错

  [要懂得权术,但不玩手段;要有高度智慧,但不耍小聪明。]

  台弯经济的领航人尹仲容,逝世已经二十四年了,但他有守有为、能于担当、特立独行的作风,仍为老一辈的工商界人士念念不忘。

  前交通部长沈怡评论尹仲容,说他为人锋芒毕露,但待人宽厚;不肯服输,却又从善如流;懂权术,但从不玩弄手段;有高度智慧,却从不用小聪明的人。

  除此之外,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尹仲容勇于认错的故事。

  民国四十九年八月间,尹仲容一人担任外贸会主任委员、美援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三要职。他根据外贸会部属的签报知悉,中药药材中的甘草,以伊朗价格最低廉;黄花、红参等,以韩国价格最低廉。为节约外汇计,他立刻订定了一基中乐限定采购地区的办法。

  该办法公布之后,因为伊朗与韩国的船期不定,而且他们不肯小批出售;可是本省需要量不大,如果大批采购,势必增加业者资金与利息的负担,结果买卖双方僵住了。双方的触礁,引起中药价格的暴涨。

  尹仲容发现错误之后,在新办法公布的第三天,立刻取消前令,恢复原来的办法,并公开向报界承认他的错误。

  当时有记者问他:[您这不是朝令夕改吗?]

  他率直的回答:[知错了还不改,那还了得!]

  记者追问:[这岂非有损政府威信吗?]

  他说:[知过不改,才真正的有损政府威信,而且还可能会害死许多病人。]

  这就是尹仲容勇于抛弃[面子],坦然认错改过的真实故事。

  ·如果人不会犯错的话,铅笔后面也不会有那块橡皮擦了。

  <智囊6>原一平的实例

  面对缺点·化劣为优

  [只要动动脑,就能化缺点为优点,使自己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任何人都有缺点,通常也都会刻意掩饰,然而欲盖尔彰,往往会得到反效果。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注)的身高只有一四五公分,是个标准的矮冬瓜,他曾为矮小的身材而懊恼不已。

  后来他想通了,身材矮小是天生的,根本改变不了,克服矮小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地接纳,让它自然地显现出来;然后,把矮小的缺点改变成优点。

  他的上司高木金次曾告诉他:[体格魁梧的人,看起来相貌堂堂,在访问时较易获得别人的好感;身材矮小的人,在这方面要吃大亏。你、我属身材矮小的人,我认为必须以表情取胜。]

  从那时起,原一平就以独特的矮身材,配上他刻意制造的表情,经常逗得客户哈哈大笑。下面就是一个实例。

  [您好!我是明治保险的原一平。]

  [噢!明治保险公司你们公司的推销员昨天才来过,我最讨厌保险了,所以他昨天被我拒绝啦!]

  [是吗?不过,我比昨天那位同事英俊潇洒吧!]原一平一脸正经地说。

  [什么?昨天那个仁兄啊!长得瘦瘦高高的,哈哈哈,比你好看多了。]

  [矮个儿没坏人,再说辣椒是愈小愈辣哟!俗话不也说(人愈矮,俏姑娘愈爱)吗?这句话可不是我发明的啊!]

  [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从原一平的访问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根本不须隐满自己的缺点,只要动一动脑筋,就能化缺点为优点,使自己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注]原一平连续十五年为日本全国寿险业绩之冠,因此被尊称[推销之神]。

  ·原一平说:[若要纠正自己的缺点先要知道缺点在哪里。]

  <智囊7>张国安的经验

  迷信,不如负责!

  [要勇于担负起责任,立刻改进,不可把过错归咎他人。]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仍有许多企业家,抱持迷信的观念在经营企业,每当工厂发生意外时,就认为神明祭拜不够;生意不顺畅时,就归咎于风水不佳。

  国内知名企业家张国家认为,以迷信的态度经营企业,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经营企业出问题,应当仔细地检讨,勇于担负起责任,并立刻改进,不可把过错推给神明或风水。

  张国安不迷信的观念,是他在十八岁时,从工厂意外事故中体会了来的。

  当时,他在台湾农机公司担任技术员。厂里从日本进口了四部冲床机,进口时每部机器都是先拆开,运抵工厂后再装配起来。前三部装得很顺利,可是在装配最后那部机器时,一名技术员的手指被切断了;在试车时,又有一名工人两指被切断。

  因为连续发生了两次意外,大家都说机器有鬼,不敢去碰它。有一位日本籍课长不信邪,亲自去试,不幸两指山被轧断。从此,工厂就没有人敢再去碰那门路机器了。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工厂赶工,冲床不够用,有位领班脑筋动到那部闲置的机器上。为了祈求平安,领班先祭拜一番,再由他弟弟操作机器,不料甫一开动操作者的手掌就整个被扎断了。

  连续发生了四次的意外之后,大家都说那部机器一定有鬼,只有张国安还是不信。于是,他把整部冲机床拆开来,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离合器误差了十度,使得上模下轧的速成度比正常快了好几秒,造成人手来不及抽出,所以才屡次发生意外。

  从那件事之后,张国安就再也不迷信了。

  ·张国安说:[我是个信佛的人,对土地公庙也很尊敬,但是我经营企业,

  并不依靠祖先或土地公保佑。]

  <智囊8>王安的教训

  当机立断,马上行动

  [只要是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在美国企业界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从一个人以六百美元创业,到今天员工三万人,年营业额高达三十亿美元。他非但名列全美十大富豪,而且获选为全美杰出的十二位移民之一。

  王安表示,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之间,总有运气的因素存在,但他确信成功是没有秘诀的。固然他认为成功没有秘诀,然而从许多的错误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却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而影响他一生最大的[教训],发生在六岁之时。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突然有东西掉在头上,他伸手一抓,原来是个鸟巢。他怕鸟粪弄赃了衣服,于是赶贤用手拨开。

  鸟巢接著掉落在地上,从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欢他,决定把它带回去饲养,于是就连同鸟巢一起带了回家。

  王安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所以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急忙走入屋内,请求妈妈应允。

  在他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出站外,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只见一只黑猫意犹未尽地擦拭著嘴巴,原来就在他向妈妈请求之时,小麻雀已被黑猫吃掉了。他为此事伤心了好久。

  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是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企业家徐有庠说:[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

  成功的机运。]

  <智囊9>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从基层干起

  [房子要盖得好,看地基;球要打得好看基本动作;要成功,必须从最本处著手。]

  日前参加一个非正式的座谈会,会中有一位经营者感叹地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不好用,乍看之下是个人才,可是当你有意栽培他,要他从基层干起时,他却因吃不了基层工作之苦而离职了。]

  与会的其他企业老板,也异口同声地表有相同的困扰。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被某公司录用后,常以为凭自己的学历。干个小主管应当绰绰有余了,所以大都不愿从基层干起。殊不知,学历只不过代表学到了若干知识,这些知识管不管用,还有待考验,所以,若不从革层工作经验中,培养工作实力的话,终究眼高手低,难成大器。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台塑的[轮班训练]。

  台塑的大专新进人员,都得接受为期六个月的轮班训练。受训人员必须从操作、打包、搬运、保养等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为训练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培养坚强的实力基础。

  曾经有人问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他回答说:[刻苦耐劳,从基层干起。]

  房子盖得好,看地基;球队要打得好,看基本动作;要成功,必须从基层干起。基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凡事都必须从最根本处著手,他日才会有成],只不过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它。

  ·王永庆说:[年轻人在企业界,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智囊10>松下幸之助的生命体悟

  坦然面对疾病和死亡

  [人在活著时,应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从小体弱多病,二十岁时罹患肺病,涉临死亡边缘;四十岁以前,几平有一半的时间,都躺在病床上,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三十八岁,亲友们预料他活不过五十岁;可是,他已经九十四岁了,还是活得好好的。

  松下虽然体弱多病,却能长寿,主要原因在于,他能深刻体认[体弱多病]的事实,而后诚心地接纳它。因而更留意身体的保养与健康,依身体的状态,顺其自然地生活,所以他能长寿。

  有一次,松下的一位部属中川,因心脏、贤脏、肝脏、糖尿诸病并发而住院,医生警告他,若不好好治疗的话,恐怕生命有危险。

  中川因此显得非常的沮丧与消极。

  松下就告诉中川:[你住院之后,医生一定给你很多建议,是吗?其实一个人生病,最好的医生就是他自己,医生只不过在旁提供建议罢了!对于疾病,你愈怕它,它愈接近你;你愈喜欢它,它反而离你远远的。]

  我想,这一定是松下长期饱受疾病的折磨之后,所体会出的宝贵心得吧!

  他不但接纳疾病,而且坦然地面对死亡。

  一九一三年,松下罹患当时被认定的绝症——肺结核病。他的因应之道是:[反正都得死,与其傻傻地等死,还不如趁著没死之前,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一想通之后,他就坦然地面对死亡,每天照常工作。奇怪的是,他的肺病并没有因此而恶化,不久反而逐渐康复了。

  松下面对疾病与死亡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松下幸之助说:[不必对(死亡)太过悲伤,因为其中含有(重生)的意

  义。]

  <智囊11>王永庆与山下俊彦的实例

  恒心慢跑,积健为雄

  [平凡的累积,就是不平凡。]

  大家都知道[有恒为成功之本],但有恒心的人毕竟太少了,难怪成功者一直都是少数人。

  大家出都知道,健康之道,无非天天运动而已;但试问,能够持之以恒,每天运动的又有几人呢?

  有,下面就有两个实例。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从四十九岁开始运动,二十二年来从未间断。他以前打高尔夫球,从民国六十七年八月起开始晨跑。他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不论再冷的天,或是刮风下雨,他的晨跑从没间断过。却使身在国外,甚至生病,也不例外。

  他慢跑的地点,就在敦化南路台北市立体育场,后来改在家中顶楼空地。原来每天跑一万公尺,医生说他大瘦,必须减少运动量,所以现在每天跑五千公尺。

  王永庆说:[跑步很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感觉像是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任社长山下俊彦,他在十年社长任内,把松下电器产品制造商,带到生产电子科技产品的新领域,成绩斐然,居功厥伟。

  山下俊彦相貌平凡,近视很深,但他神采奕奕,步履轻盈,充满了自信。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何仍然红光满面、身轻如燕呢?他的秘诀,就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慢跑。

  他也每天清晨四点起床,以一小时十五分跑完一万公尺,每次都尽可能流出约两脸盆的汗水,全身湿透。洗完澡,喝一小瓶啤酒,再睡个把钟头后,他才去上班。

  山下俊彦说:[我的应酬频繁,酒喝得多,如果运动量不够的话,酒精积存下来,是会中毒的;所以每天必须慢跑,以汗水来洗澡。]

  平凡的累积就是不平凡;像慢跑这么平凡的一件事,倘若能持续十年的话,就会变成不平凡的事了。

  ·俗云:[集腋成裘,滴水可穿石。]

  <智囊12>史隆下决策的实例

  没有问题?有问题!

  [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

  艾弗烈·史隆(Aifred P.Sloan.Jr.)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有史以来最杰出的领导者,他在通用总共待了四十二年,他所设计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而有之的组织制度,使通用汽车在策略与产品上,都充满了活力与竞争力,因而使通用得以安然度过经济萧条与世界大战等危机。

  史隆每次在主持干部的决策会议时,倘若与会的干部提不出问题或是所提的问题不够勇跃时,他会立刻裁定会议结束,要求大家把议案带回去,重做深入的研究;[一个没有问题的决策,正表示这个决策问题重重,所以非再深入研究与检讨不可。]

  有一企业管顾问师,他看到一个企业家在餐厅的角落独自喝著闷酒,愁眉不展。顾问师向前道:[你一家有什么难解的问题,让我来帮您忙吧!]

  企家家看了顾问师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心的顾问题掏出名片,要这个企业家明天到他办公室一趟。

  次日,企业家依约前往,但顾问题并没有替他做诊断分析,只要求他一起到附近某处。企业家不知顾问师胡卢里在买什么膏药。

  顾问师用车带他到荒郊野地,顾问师下了车,指著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躺在这里的人统统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您的问题怎么多,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

  企业家这才恍然顿悟,立刻心悦诚服地接受顾问师的诊断与辅导。

  经营任何企业,改善原本就是无止境的,自称公司没有问题的人,不是太自满,就是太无知,这正表示了那是一家有问题的公司。

  ·企业家陈茂榜说:[没有一家公司是没有问题的,自称没有问题的公司,

  我想一定大有问题。]

  <智囊13>斯瓦伯鼓舞员工的故事

  扭转乾坤的一支粉笔

  [遣奖,不知激将。]

  西元一九一二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Aharlis Schwab)以一百万年薪,聘请查理·瓦伯(Charles Schwab)为该公司第一任总裁时,全美企业界为之议论纷纷。

  因为在当时,百万年薪已是全美国最高,斯瓦伯对钢铁并不十分内行,卡耐基为何要付那么高的薪水呢?原来卡耐基看上他激励部属的特殊才干。

  斯瓦伯上任不久,他管辖下的一家钢铁厂产量落后,他问该厂厂长:[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你们的产量老是落后呢?]

  厂长回答:[说来惭愧,我好话与丑话都说尽了,甚至拿免职来恐吓他们,没想到工人软硬都不吃,依然懒懒散散。]

  那时正是日班快下班,即将要由夜班接班之时。斯瓦伯向厂长要一了支粉笑,问日班的领班说:[你们今日炼了几吨钢呢?]

  领班回答:[六吨。]

  斯瓦伯用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很大(6)字后,默不作声地离去。

  夜班工人接班后,看到地上的(6)字,好奇地问是什么意思。日班工人说:[总裁今天过来了,问我们今天炼了几吨钢,领班告诉他六吨,他便在地上写了一个(6)字。]

  次日早上,斯瓦伯又来工厂,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已经被夜班工作改写为(7)字,知道输给夜班工人,内心很不是滋味,他们决心给夜班工作一点颜色看看,大伙儿加倍努力,结果那一天炼出了十吨的钢。

  在日夜班工人不断地竞赛之下,这座工厂的情况逐渐改善。不久之后,其产量竟跃居公司里所有钢铁厂之冠。斯瓦伯只用一支粉笔,就能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本领,这是他获得全美最高薪的主要原因。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不知多少人为了[那一口气]而付出一切。

  <智囊14>小小回纹针的启示

  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许多产品,只要改变它的形状或改变它的用途,都能产生新的附加价值。]

  国内的企业面临经济国际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再加上新台币不断升值的压力,无不叫苦连天。为了因应此一变局,若干专家提出了一个策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一块不值钱的铁,如果做成马蹄,就可买二十元;如果做成铁钉,可以卖四十元,如果做成钟表里的发条,可卖二百元。

  一块铁,随著形状的改变,产品的价值因之而提高——愈精密价值愈高,这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方法之一。有时候即使完全相同的产品,由于用途改变后,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以自行车为例,原来经是交通工具,由于摩托车的问世,市场逐渐萎缩,后来改变用途——从交通工具变为运用器具后,结果不但市扩大,而且也提高了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

  有一家厂商,为了提高员工对[产品附加价值]的意识,特别举办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训练课程。

  上课时,讲师带了一盒回纹针,他发给每人一个,然后拿起回纹针说:[这是办公桌上最普通的一样小东西,它除了可以用来夹文件之外,还用什么其他的用途呢?请各位利用一小时的时间,把答案写在纸上。]

  接著,大家望著手中的回纹针,左思右想,写得不亦乐乎。结果,经过讲师总整理,大家惊异地发现,回纹针除了可以夹文件外,还有一百多种用途,诸如:

  ——用来挖耳朵。

  ——钮扣掉了,临时代替品。

  ——可当牙签使用。

  ——可当铁丝固定物品。

  ——可当做钥匙。

  ——元聊时的玩具。

  ……………………

  一小时的动脑训练,给我们一个启示:许多产品只要改变它的形状,或改变它的用途,都能产生新的附加价值。

  ·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地,就在你头发下面的脑袋里。

  <智囊15>王安的经营理念

  找出需要,满足它!

  [顾客要的不是技术,而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

  名列全美十大富豪之一的华裔电脑巨人王安,他的经营理念只有七个字——[找出需要,满足它!]

  众所周知,王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一位卓越的技术研究人才。他靠发明[记忆磁蕊]开始创业,接著开发出[林纳赛克]的照相排版设备、[洛其]对数计算器、三ОО型计算机等产品,奠定了他日后事业成功的其础。

  [洛其]于一九六五年问世,它是为了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所开发出来的第一部桌上型计算器。当时,王安公司财务部的年轻职员米勒,喜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操作[洛其]。有一天他脱口说:[如果(洛其)能更简单地操作,将成为商业上的一大利器。]

  米勒无意间的一句话,重重震撼了王安。他心想:[多年来,我一直只考虑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要,因此忽略了其他大多数的人需要。]

  王安针对[洛其]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良。十个月后,一部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商用计算机——三ОО计算机终于上市。由于它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很快就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王安说:[经营企业,必须努力从顾客的立场去考虑,顾客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汽车商不必让顾客去研究内燃机,电脑公司也不该要顾客都懂电脑。一部机器能使作业简化、效率提高的话,人们自然会对它发生兴趣;这时它是否叫做电脑,根本就不重要了。]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与王安的一段话,对国内的企业家应该有一点启示:在经营任何产品时,千万不可因为醉心于纯技术的改良,而忘记了最重要的关键所在——满足大众的需要。

  (注)[林纳赛克][洛其]均为产品的命品。

  ·赚钱的八字箴言:察其所需,供其所求。

  <智囊16>艾科卡的主张

  与人相处的能力

  [优异的球队与普通的球队,其差别就在能否相亲相爱,知谐相处。]

  美国汽车业名人艾科卡认为,当一名成功的经营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他这个憬悟得自于一次无意间的谈话。

  有一天,艾科卡与一位著名的足球教练蓝伯迪(V.Lambardi)聊天,他向蓝伯迪请教球队获胜的秘诀。

  蓝伯迪回答说:[你要先从基本动作训练起,每个球员必须知道比赛的规则,并熟悉各种位置的打法,再来要求他们严守纪律,千万不得各自为政。]

  教练又说:[很多球队训练严格,每名球员的基本动作也很纯熟,大家也都严守纪律,但仍然赢不了球,其原因出在默契不够——球员间不能彼此关怀与照顾。优异的球队与普通的球队,其间的差别就在能否和谐相处,相亲相爱。一个求队必须培养出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时,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蓝伯迪的强调的[彼此关心、相亲相爱],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美国汽车业中,比艾科卡更懂汽车、更聪明、更有才气的大有人在,但他们都输给了艾科卡,他们输在与同事处不来,输在不能与别人密切配合。

  不论球队或是企业,打的都是整体战,一个不具备[与人相处能力]的人,绝不可能培养出团队的精神;因此艾科卡用人,不论此人多么有能力与才华,只要在他的考核上看到[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评语时,他一概不予任用。

  美国《财星杂导》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经营者成功的第一要件为[与人相处的能力],此调查结果正好与艾科卡的看法不谋而合。

  ·戴尔·卡耐基说[肯定别人乃是与人相处的大诀窍。]

  <智囊17>郭进财成功的因素

  种稻哲学

  [只要过程合理,必有好的成果。]

  震旦企业创办人陈永泰于七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突破一般企业传统的接班模式,把董事长的位置交给毫无亲戚关系的郭进财,引起企业界的瞩目与震撼。

  郭进财于十九年前进入震旦企业,从最基层的推销员干起,因表现优异,逐步爬升至总经理、总务董事到今天董事长之职。他今日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陈永泰的刻意栽培,另一方面与他服应的[种稻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何谓[种稻哲学]呢?那就是默默耕耘,按部就班,追求每一过程合理化的哲学。

  郭家世代务农,郭进财在十几岁时即经常下田帮助父亲除草。在烈日下,他跪立水田中辛勤地工作,不久之后汗如雨下,腰酸背病,回头一望,只完成了一小片。望著那无垠的稻田,他问父亲[这么一大片,怎么做得完呢?]

  父样回答:[为什么做不完呢?我每一年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做完的。]

  从父亲的言行中,他逐渐了解家中稻田年年丰收的原因,原来他父亲从选种子、培植秧苗、插秧、灌溉、除草、施肥、防害到收割,每一过程非但辛勤努力、作力以赴,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而且限时完成阶段性工作。他发现种稻成功的诀窍就在:脚踏实地,不偷懒,不摸鱼,默默耕耘,完成每一阶段该做的事情,而后就会有丰硕的成果。

  从种稻经验中,郭进财获得经营上的启示:凡事追求合理的过程,只要过程合理,必有好的成果;倘若过程不合理,却成果良好,此一成果就如高空的烟火,一闪即逝,因为那是侥幸得来的,必定无法持久。只有从合理的过程中所孕育出的成果,才能丰硕而且持久。

  郭进财说:[不论种田或是经营企业,最好的肥料就是人们的脚步。]他这句话不但给[种稻哲学]做了一个精辟的注释,而且对他成功的原因也提出了合理的解答。

  ·企业家陈永泰说:[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今天不播种,明日

  就不可能收成。]

  <智囊18>张广博买冰棒的故事

  坚持与割舍

  [在面临决择之际,有时需锲而不舍;有时需当机立断。]

  良机实业公司所生产的冷却水塔,在国内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该公司总经理张广博被尊称为[水塔王]。

  张广博家境贫困,苦干出身。他在小时候经常要帮人割草、放牛,或都买冰棒,以补贴家用。在那一段辛苦的日子里,使他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令他毕生难忘的,就是有关卖冰棒给他的启示。

  念小学时,每逢夏天放学后,张广博就背一个装满四十支冰棒的木箱,沿街叫买。

  有一天,才买出三支,突然间的阵雨使气温下降。因为温度降低,不但冰棒买不出去,而且由于木箱内相对温度提高,里面剩下的三十七支冰棒开始慢慢溶化。

  眼看箱里的三十七支冰棒逐渐溶掉,他著急了,因此不时打开木箱查看溶化的程度,不料,因为多次打开木箱,外边热空气跑入,更加速了冰棒的溶化。

  这下子把他急坏了,心想:[反正就要溶掉了,不吃白不吃]于是,一口气吃掉了所剩的三十七支冰棒。

  原本就有点感受冒的张广博,吃下三十七支冰棒之后,病情转为重感冒。他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后,才逐渐康复。

  由于舍不得冰棒白白溶掉,才一口气吃掉它,没想到引来一场大病,结果非但不能出去挣钱,反而花了一大笔的医药费。

  这次惨病的教训,使张广博深深体全到,一件事在面临决择之际,有时要锲而不舍,咬住不放;有时却必须当机立断,壮士断腕,这样才不至于因小而失大。

  ·张广博说:[克服困难是一种享受。]

  <智囊19>赖孝义病中的收获

  篮球赛的启示

  [在球场上,一个神射手抵不过一队的合作无间。]

  曼都发型美容公司全省共有四十二家连销店,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发型美容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赖孝义今年四十五岁,现任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他是白手创业有成的典型人物。

  赖孝义只有小学毕业。十几岁就在美容院中勤奋学习,从小弟干起。几年之后,他在二十岁时,就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美容师傅,月入万余元,在当时(民国五十一年),这已是一般上班族薪水的三、四倍。

  他在二十四岁时,创设[上海曼都女子美容院],由于多年来建立的信誉,所以在开业之后,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为了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表率,所以他拼命工作。他曾经一天服务八十余位客人;在年节旺季时,连续四十八小时的熬夜工作,成为家常便饭。

  长年累月之后,积劳成疾,赖孝义终于病倒了。他发现一只眼睛合不上,泪水直流,医生诊断是因为疲劳过度,引起颜面交叉神经发炎的现象,医生并警告他,若再不休息,半边脸可能会终身麻痹。

  他接受了医生的劝告,做长期疗养。就在休养期间,他看了一场电视所转播的篮球比赛,他发现某队拥有一位神射手,可是赢球的老是没有神射手的另一队。一位神射手抵不过一队的合作无间。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很像那位神射手,在球队场上,单靠一个神射手赢不了球;在美容院的经营,单靠一个[赖孝义]同样无法得胜。他顿悟了,他决定不再划[独木舟],而要把曼都变成一支拥有许多[赖孝义]的[龙舟队]。

  病痊之后,他从三方面著手,首先训练人才,建立作业标准制度,以提升技术水准;再来废除分帐制度,采行包薪制以建立企业化基础;第三开始全省连销店经营。因为方向正确,策略成功,而后逐渐建立了他的发型美容的五国。

  一场篮球赛的启示,就这么改变了他的一生。

  ·赖孝义说[不景气淘汰不争气,不争气的人就是公司的罪人。]

  <智囊20>李成家的经验

  乒乓球的启示

  [胜利往往归于有信心的一方。]

  [美吾发公司]董事长李成家,是一位白手创业成功的知名企业家,他曾当选[十大杰出青年],现任[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与[台北市百货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李成家最喜欢的运动是[打乒乓球]桌球运动不但带给他强健的体魄,而且对他日后经营企业有下列四点的启示:

  第一,信心。根据他多年参加桌球比赛的经验,他发现选手们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参加比赛,每一个人都紧张,你紧张,对方可能比你更紧张。你怕他,他就不怕你;你不怕他,他就怕你,所马[信心]非常重要。经营企业,常遭遇同业的竞争,而胜利往往归于有信心,能坚持到底的一方。

  第二,气势。在打乒乓球时,先赢二、三个球非常重要。先驰得点可造成自己旺盛的气势,常能有效地压制住对方。当对手一旦被你压制住时,那就胜券在握了。秉持这个原则,他在民国六十五年创业时,推出[VO5]洗发精,一炮就打响,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良好基础。

  第三,历练。他在念屏东县立东港高中时(民国五十四年),曾代表学校到台北市参加全省中上学校桌球锦标赛。凭他当时的实力应该可得冠军,但因怯场而把锦标拱手让人,最后得到第三名。从此他体会到[历练]的重要,而后他从不放过每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

  第四,求胜。根据李成家的观察,在桌球比赛时,经常会听到有人赞叹,某边选手击球的姿势多美,但最后赢球往往是打球姿势不美的另一边选手。打球的目的在求胜,所以宁愿姿势丑而赢球,不要姿势美而输球。经营企业的道理亦同,不应只求表面的壮观与美丽,而忽略了稳固的基础与实力,如此才能赢得胜利。

  ·李成家说[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智囊21>看不见自己错误的人

  盲

  [我们往往只看见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的错误。]

  [严以责人,宽以待已]是人性的通病,我们在批评别人之时,往往只看见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正犯了相同的错误。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

  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练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和尚负责。

  [不说话的修练]开始后,四个和尚就盘脚打坐,围绕著那盏灯,进行修练。经过好几个小时,四个人都默不作声,因为这是[不说话修练],无人出声说话,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负责管灯的那个和尚,见状大为著急。此时,突然吹来一阵风,灯火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几乎就快熄灭了。

  管灯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说:[糟糕!火快熄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闭目打坐,始终没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修练],怎能开口说话。]第三个和尚闻声大怒,他骂第二个和尚说:[你不也说话了吗?太不像样了。]第四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沉默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睁眼傲视别三个和尚说:[只有我没说话。]

  四个参加[不说话修练]的和尚,为了一盏灯,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有三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之时,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说话]的错误了。

  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您在我的作文簿上所批的字,学生愚昧,实在看不出写什么?请都师明示。]

  老师说:[我只是告诉你,你的字写得太潦草了,以后要写清楚点。]

  老师只看见学生[潦草],没想到自己也犯了[潦草]的毛病。

  ·企业家陈永泰说:[我主张先学正派做人再学做事。我坚信人品好的人,

  必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智囊22>巴黎艾菲尔铁塔的故事

  为何而工作?

  [每个人对工作看法之差异,就在人生观之不同罢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aw)把人类的需求区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求(饥饿、性欲等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免于恐惧、工作保障等)、社会的需求(亲情、爱情、友情)、自尊的需求(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立功、立德、立言)。

  如果把这五项需求与[为何而工作]相互对照的话,[为生活而工作者]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为工作而工作者]满足了社会与自尊的需求;[为理想而工作者]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巴黎艾菲尔铁塔当年在打地基之时,有一位报社的记者去访问打地基的工人,想知道他人对此项工作的看法。

  第一名工人说[当一天和尚撞一日钟,干一天算一天啦!我每天下班后,希望有一杯老酒喝喝,就心满意足了。]这名工作神态懒散,对与建铁塔似乎没什么兴趣,是个典型的[为生活而工作者]。

  记者走了几步,碰到别一名忙碌的工人,也问他相同的问题。

  工人擦擦汗回答说:[我一家五口就靠这份收入,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工作,以养家活口。而且,我知道勤奋工作必获上级的赏识,希望不久之后就会升级加薪。]这是个[为工作而工作者]。

  记者走到另一边,遇见一名若有所思的工人,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工人昂道回答说:[我正在兴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这件工程完工之后,全世界的人都将慕名来参观。能够参与这一件伟大的工程,我觉得很荣幸,而且我的家人也、以我为荣。]这是[为理想而工作]的典范。

  三个领相同薪水、做相同工作的人,对[工作]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其原因就在人生观迥异罢了。

  那么,请问你是[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还是[为理想而工作],的人呢?

  ·萧伯纳说:[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你自认有一个伟大的生活目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