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0位管理大师的思想境界 作者:Nancy_liu
走进10位管理大师的思想境界 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你发现你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你一种崭新的思维工具,掌握了这些工具,你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里,我们选出了10位管理大师,选择的标准是他们所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但一旦掌握,你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1、 德鲁克的思想 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2、 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3、 并有他的亲笔签名4、 。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5、 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6、 仅是“企业管理”,而7、 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8、 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彼得·德鲁克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9、 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10、 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11、 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12、 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13、 标14、 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15、 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16、 其本质不17、 在于‘知’而18、 在于‘行’;其验证不19、 在于逻辑,而20、 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21、 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22、 浓缩的书名23、 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据此,24、 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25、 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26、 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27、 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28、 只有责任。它需要而29、 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30、 决不31、 能再多要一点。”在德鲁克看来,32、 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33、 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34、 强调,35、 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36、 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37、 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38、 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39、 并不40、 对自己提出要求,41、 那是没有用的,而42、 且也是不43、 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44、 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45、 他们就不46、 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 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47、 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48、 的人员同49、 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50、 。此外,51、 确保自己的目标52、 与整个团体的目标53、 一致,54、 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必须使工作富有活力,55、 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而56、 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57、 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因此,58、 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59、 波特的思想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60、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可称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事实也是如此,61、 在2002年5月埃森哲公司对当代最顶尖50位管理学者的排名62、 中,63、 迈克尔·波特位居第一,64、 可谓声名65、 赫赫。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66、 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67、 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68、 即所谓的“五力模型”,69、 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70、 务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71、 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72、 并指73、 出公司战略的核心,74、 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75、 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相应地,76、 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77、 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78、 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79、 往往难以同80、 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81、 。 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善于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按照大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说法,82、 中国企业在成本方面的固有优势和以低成本方式为主的竞争手段,83、 已使得在某些行业中国内的产品价格决定了其在全球的价格。正如波特指84、 出的那样,85、 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来自于后来者的模仿。而86、 出于种种原因,87、 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88、 企业的模仿者过多,89、 产品与服90、 务过于同91、 质化,92、 从而93、 形成无奈的竞争格局。 成本竞争的苦果使很多企业家认识到需要新的竞争方式,94、 如产品、技术或者经营模式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与水平。波特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考方式,95、 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96、 对于经营实践具有非常好的指97、 导作用。对于中国的管理实践者而98、 言,99、 波特战略理论的意义更多在于阐明了企业战略性思考的重要性。企业经营并不100、 是具有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勇气就已足够,101、 中国企业家缺的不102、 是勇气,而103、 是大胆决策前的谨慎思考,104、 怎样选择最有利的战场、时机和方式进行出击。 波特战略理论被视为80年度主流的战略理论,而105、 商业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其理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106、 太适合当今管理实践的需求。如他的战略观念将现有的产业结构视为既定,107、 较少考虑产业变革以及相应如何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方面没有论述。 也正因为他假设的产业结构是比较确定的,108、 “五力模型”很难用来分析迅速变化或前景不109、 确定的某些行业。电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10、 技术的迅速发展、标111、 准的不112、 断变化、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113、 使得产业充满不114、 确定性,115、 很难用波特的框架预测行业的竞争格局 116、 3、哈默尔的思想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117、 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118、 被《经济学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 1990年,119、 加里·哈默尔和普哈拉(C. K. 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他认为和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不同,120、 核心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零部件,而121、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12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123、 但是如何将这种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124、 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两人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中,125、 哈默尔指126、 出,127、 企业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128、 以积极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129、 的经营架构,130、 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131、 从而132、 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在另一本著名133、 的著作《引导革命》中,134、 哈默尔提出企业的创新不135、 是传统上所认为的开发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而136、 是要产生“新概念”。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发新的概念,137、 并将概念转为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哈默尔的主要战略思想在于积极建立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38、 中国企业尤其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WTO之后,139、 中国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140、 从更深的层次上说,141、 这实际上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142、 如何定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43、 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前提;在合理定位核心竞争力之后,144、 则是如何发挥这种核心竞争力,145、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竞争优势。这需要一种大的战略眼光,146、 哈默尔的战略思想无疑很有指147、 导意义:在具体的战略选择上,148、 人们多关注技术上的创新,149、 哈默尔则认为,150、 概念上的创新要优先于技术上的创新,151、 概念创新可能更有效果。这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152、 4、克里斯坦森的思想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153、 他不154、 仅是个杰出的管理学者,而155、 且是身体力行的管理实践者。 克里斯坦森在研究中发现,156、 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被人们崇157、 拜并竭力效仿--最终却在市场和技术发生突破性变化时,158、 丧失了行业领先地位。而159、 导致这些领先企业衰败的决策,160、 都是在它们被普遍视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的时候做出的。 克里斯坦森指161、 出,162、 良好的管理是导致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这一结论出人意料,163、 但却非常合理。这些企业被顾客的意志所左右,164、 勇于投资新技术,165、 用这些技术向其顾客提供更多他们所想要的那种更好的产品;它们认真研究市场的趋势,166、 系统地将资本投向那些可以保证最佳回报的创新上面。在这样的原则下,167、 积极投资于突破性创新不168、 是这些企业的理智的财务决策,169、 所以绩优企业反而170、 难以应对突破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一套突破性创新原则,171、 主要内容是: 创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的独立事业部门,172、 不173、 受主流客户的左右,而174、 把自己融入那些需要突破性技术的产品的客户中。 把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的责任,175、 下放给规模恰好与目标176、 市场相匹配的一个小一点的组织,177、 从而178、 更容易对小型市场上出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 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已有的知识不179、 足以支持对突破性变化进行判断,180、 因此要有计划地学习所需要了解的东西。 组织潜能(组织运行程序和价值观)的可塑性是有限的。分析组织现有的潜能和缺陷,181、 并创造一种新的潜能来解决新的问题。 密切182、 关注市场趋势,183、 了解主流客户如何使用产品,184、 才能在所服185、 务的市场上抓住竞争基础变动的关键环节。 这一管理思想对中国经理人有三个主要意义: 1 突破性创新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个体经济动力。 2 被广为接受的良好的管理原则,186、 实际上是因时而187、 异的。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可以帮助经理人员判断,188、 什么时候应该遵从那些广为接受的优秀管理原则,189、 什么时候采用其他原则更合适。 3 在突破性创新原则的指190、 导下,191、 企业管理者可以同192、 时做好两件事情,193、 一方面保证企业近期内的健康运行,同194、 时动员足够多的资源,195、 关注那些最终可能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的突破性技术。 196、 5、彼得斯的思想 “市场变得像时装、流行色一样不197、 可捉摸,198、 产品更新必须跟上这个‘毫微秒’时代。”被《财富》和《经济学家》誉为“管理学大师的大师”的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如是说。 彼得斯认为:成功的企业各具特色,199、 但其成功经验却都浅显平常,200、 人人皆知,201、 没有什么“新式武器”。他主张面向市场、面向顾客。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着市场和顾客转,而202、 且要把顾客当成有血有肉的人,203、 热爱顾客,204、 满足顾客越来越特色化的特定需求,205、 对顾客偏好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206、 一切207、 以顾客的感觉为依归。 客户服208、 务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企业中受到重视,209、 这一思想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生产销售的主导思想。 中国的市场已不210、 再是过去的需求单一的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在进行所有经营活动时,211、 从顾客角度出发,212、 秉承顾客至上的信念进行决策,213、 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214、 实现企业增长。 竞争的白热化。愈演愈烈的竞争中,215、 产品差别将不216、 再是竞争的主要焦点。客户服217、 务质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218、 企业的客户服219、 务做得越好,220、 越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上风。 全新销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销售战略强调的更多是“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不同221、 ”,而222、 未来销售时代将是与顾客合作的时代,223、 要合作,224、 就要和顾客站在一起,225、 为了顾客的利益销售,226、 达成统一的目标,227、 统一的战略,228、 共同229、 分享回报。 230、 6、明茨伯格的思想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是加拿大著名231、 管理学家,232、 其管理思想也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 组织管理学方面,233、 明茨伯格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234、 《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明茨伯格强调经理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235、 指236、 出经理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237、 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经理的活动,238、 并在此基础上将经理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目前,239、 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240、 还处在初创期,241、 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作用逐步被认同242、 。这种背景下,243、 明茨伯格关于经理工作对组织作用的分析,244、 非常有助于职业经理人认清自己的价值。同245、 时职业经理人应依据自己的工作特点,246、 准确定位自己的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47、 经理在信息方面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48、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的工作占用的时间少了。 249、 7、柯林斯的思想 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曾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杰出教学奖,250、 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与杰里.I.波勒斯合著了《基业长青》一书。书中提出了他的主要管理思想。 “造钟,而251、 不252、 是造时”。柯林斯指253、 出,254、 “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255、 不256、 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257、 不258、 只是找对时机,259、 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260、 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261、 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262、 。”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在“造钟”上都不263、 成功。“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264、 使得公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而265、 不266、 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等偶然的东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267、 企业必须越来越依靠一个好的机制,268、 包括好的组织结构、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战略管理等。 “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269、 《基业长青》中写到,270、 “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271、 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272、 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273、 言,274、 利润不275、 是目的,276、 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277、 这些东西不278、 是生命的目的。但是,279、 没有它们,280、 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281、 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282、 “利润之上的追求”不283、 明确、不284、 具体,285、 动辄就是空洞的大口号。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派般的文化”指286、 的是伟大公司必须有很强的共同287、 价值观,288、 这是中国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最大挑战。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柯林斯经过研究后发现,289、 “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290、 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自家长成”的经理人熟悉了解公司文化,291、 更易带领公司进行变革。从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292、 内部经理人容易接班,293、 相反“空降兵”即外部经理人接班都不294、 通畅。中国企业应在如何建立内部晋升的机制、如何进行人员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295、 使得“自家的经理人能成长起来”。 296、 8、汉默的思想 1993年,297、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Michael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中定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298、 简称BPR):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299、 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300、 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301、 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相对“劳动分工原理”和“制度化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思想,302、 BPR强调企业内充分发展与合作。核心内容可归结为: “重组”:实行横向集成,303、 实行团队工作方式,304、 纵向压缩组织,305、 使组织扁平化,306、 授权员工自行做出决定,307、 推行并行工程。 强调顾客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考虑经营目标308、 和战略导向,309、 根据顾客需求考虑应设置哪些经营过程。 BPR在中国企业实施,310、 必须首先具备311、 三个主要条件: 1 管理者和员工素质必须提高。领导者要勇于革新,312、 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313、 能与公司内外进行有效沟通,314、 深入领悟 BPR的内涵。在实施 BPR后,315、 员工拥有更多决策机会,316、 必须有相应的高素质。 2 技术层次必须提高。目前,317、 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318、 生产技术落后。而319、 BPR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320、 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3 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营造。BPR也在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321、 进而322、 要求营造适宜的企业文化。 323、 9、科特勒的思想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现代营销的集大成者,324、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他几乎成了营销学的同325、 义词--其经典著作《营销管理》一书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商学院首选的营销教材,326、 其本人也被公认为“20世纪50位最佳管理大师之一”。 科特勒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327、 其最新研究领域包括高科技市场营销,328、 城市、地区及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等。 科特勒大约在10年前推出的《营销大未来》(原名329、 《社会营销》)一书将营销理念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最终推进到“社会营销”阶段。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更趋多极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20世纪末和今天,330、 人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环境严重恶化、资源日益短缺、人口急剧增长、全球经济紧缩、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公共服331、 务水平下降、艾滋病蔓延、电子垃圾花样百出,332、 等等,333、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营销学面临的课题。科特勒提出的“社会营销”观念,334、 将营销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中国市场全面向买方市场过渡的情况下,335、 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对推动营销普及和企业营销水准的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336、 顾客需求、顾客价值、顾客忠诚、整合营销、营销定位、全球营销等概念在国内已经流传很广,337、 并逐步深入人心,338、 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向“顾客导向型”企业转变,339、 一批优秀的企业在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后已经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 340、 10、科特的思想 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是世界领导与变革领域的权威,341、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科特最重要的思想有下列两项: 1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342、 的概念,343、 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344、 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工,345、 其目的是产生变革。 2 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346、 文化变革是耗时且极端复347、 杂的八步骤流程,348、 包括:A.建立更强的紧迫感; B.成立指349、 导联盟; C.形成远景和战略;D.传播变革远景;E.授权员工行动; F.创造近期成果; G.巩固成果并推行更多的变革; H.深植350、 变革于文化中.以上8个步骤必须依顺序执行,351、 否则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中国企业管理者一向对“领导”和“管理”区分不352、 清,353、 大家口中的“我的领导”或“本公司领导”,354、 其实指355、 的都是管理者,356、 对于名357、 词认识不358、 清,359、 自然扮演不360、 好对应的内涵。 中国企业少有长久的企业文化,361、 当强人退休后,362、 企业随之走向败亡之路,363、 “富不364、 过三代”。科特有大量数据支持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365、 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对变革的认识仅停留在《谁动了我的奶酪》程度,366、 远远不367、 足以真正推动变革,368、 科特提出的变革的八个步骤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