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作者:潜明兹


第一节 射神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与月中嫦娥还有夫妇关系,所以这一神话传说流传很广。鲁迅根据这一传说曾再创作成小说《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迹,创作成舞台艺术。说明羿的神话很深入人心。

  据说,羿的所在地是有穷族,他制作了弓箭,善射,无论是高处的、远处的、动的、细小的,他都百发百中。有人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儒教篇》)他调整好了弓箭以后就坚守不动。他操弓的时候,对其高低看得很准。他有必定射中的门道,因此多发多中。(见《管子·形势解》)羿对自己的射技要求非常严,如果偶然失误,则更加勤练不懈。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羿经常与友人吴贺北游,见一只小雀飞过,吴贺请羿射雀。羿问道:“你是要活的还是要死的?”吴贺请羿射雀的左眼,羿却射中小雀的右眼,深以为耻。以后他勤练射技,结果“妙中高出天下”。(见《路史·后记十三上》)这是羿的早期传说,那时的羿竟然会因为友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要求未满足而发奋,足见其进取精神之强烈。

  有的传说,羿在东方的天帝俊的属下,俊赐给羿红色的弓和带绳子的白色箭,并命羿到下方国去扶助下方的百姓。羿作为射神,果真解救了下方众人的艰危。(见《山海经·海内经》)然而神话传说经常出现不少歧异情况,后人不必像对待史实那样去推敲。《山海经》说羿是奉俊之命扶救人们,而《淮南子》的今传本,又说他是奉尧的命令去为民除害的。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奇怪。因为靠记忆和口头传播,传来传去,难免会有出入。加上人们爱慕英雄之心,自古有之,都愿意跟英雄攀关系。学术界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神话传说中的俊、喾、舜是同一个神话人物的不同称呼,属于东夷系。而舜又是尧的继承人,既然舜(俊)能向羿下命令,焉知尧不能命羿呢?何况神话人物的活动经常超越时空的局限。说关公与秦琼在一起是笑话,说女娲与她的子孙辈伏羲结成配偶,神话世界则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不管羿是尧之下属或是俊之下属,都无关紧要,关键在羿究竟有哪些英雄事迹。对他的功绩记载得最集中的是《淮南子·本经训》。原文为: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ayu亚雨〕、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i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ou筹〕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o酌〕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与擒通)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羿奉尧的命,射掉了危害人类的10个太阳和六种可怕的野兽。从此,不管是宽广还是狭窄的地方,是险峻还是易行的地方,是远还是近,都畅通无阻。

  这里有两处必须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为何众人却立尧当天子,这显然是奴隶社会以后加进去的君臣观念。另一是天上10个太阳都射掉了,天下岂不一片漆黑,这大概是记录者有疏忽。羿只能射下10日之中的九日才符合情理。事实上还留下了一个太阳。另有古籍说,尧的时候,10个太阳同时出来,草木全晒焦枯,尧命羿射10日,羿射下了九个,九个太阳中的乌鸦全被射死,它们的羽毛纷纷往下掉,因此天下只留下了一个太阳。(《天问》王注引古本《淮南子》)羿射九日总算找到了根据。那么,为什么太阳里边还会有乌鸦?

  关于阳乌的资料现在发现不少,河南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均有阳乌的画像。汉代王充《论衡·说日篇》说:“日中有三足乌。”汉画像石上便刻有太阳里边立着一只三条腿的乌;帛画的天上部分画了九个红太阳,最大的在树顶,中间站着一只黑色的大乌鸦。从原始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我国古代把太阳黑子称为“黑气”、“黑子”或“乌”,阳乌实际就是太阳黑子的神话化。因为只有神乌才能翱翔高空,因此也被想象为有进入太阳的可能。上古人说羿射下了太阳,同时射掉了阳乌的羽毛,这在他们看来很合乎情理。

  还有一问题,鸟类为两足,阳乌为何是三足。三足乌,神话中又叫踆鸟。“三”在古人观念里是极神圣的数字。如白族原始宗教遗迹中,有奉三块白色石头为神灵的古俗,三白石崇拜后来便演变成为支釜的三足架,这三足架神圣不可侵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火塘都有三足釜,不能任意移动,不能跨越。中原建立国家以后,作为权利象征的国家重器——鼎,也是三足。原始先民把太阳看成一个大火球,是火的来源,故三足乌又被看作是火鸟。

  自然界能飞的鸟,种类凡多,何以乌鸦享此殊荣。传说,原始社会,乌鸦被人们很看重,认为乌鸦说老实话,能给人们报告真实的信息。那时,人们缺少食物的来源,凡是乌鸦成群的地方,必然有死去的动物。据说,乌鸦的嗅觉比猎犬还灵敏。原始人追寻乌鸦的踪迹,便能找到肉食。日久,乌鸦给人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感,而成为被崇拜的神鸟,甚至与太阳神平起平坐,或者它本身便等同太阳神。所以越是原始的民族,崇乌的神话越多。越走向文明,乌鸦的地位越下降。原始初民能把太阳、乌、三足相连,至少要具备初步的综合力与想象力。

  羿射下的九个太阳掉到哪儿去了呢?据说变成了沃焦。沃焦,在碧海的东面,是一块宽四万里,厚四万里的大石头,位于百川的下面,故又名尾闾。(见《锦绣万花谷》前集五)因沃焦为九阳所变,很不平凡。传说,天下最强大的,是东海的沃焦,百川的水不断地往那里灌。又有说沃焦是一座山,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一灌到那里就消失了。因此,水朝东南流总没有盈满的时候。(见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说明羿的神话传说的首创者是沿海而居的东夷,后来才流传到中原。

  前面谈嫦娥故事时,曾提到羿有外遇一事。原来神界也有“三角恋”。黄河之神河伯经常发洪水危害人们,羿本有拯救下方百姓的使命,便射伤了河伯的左目。河伯的妻子是洛水之神,又名雒嫔,也被称为宓妃,著名的神界美女。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形容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远观近看均动人。据说羿射伤河伯以后,便以雒嫔为妻。就因为这一点,羿又受到后人的指责,连屈原也不理解,就此事提出了怀疑:“帝降夷羿,草孽夏民,胡射河伯,而妻彼雒嫔?”(《天问》)意思是天帝派羿到下方去,是为了解除下方的苦难,他为什么射伤河伯以后又娶雒嫔为妻呢?后世文人也猜测是因为这件事使嫦娥不满,窃药吃了,奔月而去。其实这都不是这一神话传说的原意。

  英雄时期,战胜者将对方包括首领妻在内的女俘纳为妻是常见现象,实际上一夫多妻在英雄时期已经存在。以女俘为妻的现象,在希腊荷马史诗与我国英雄史诗里有普遍的反映。羿是常胜英雄,河伯是他的手下败将,妻被占有,不服,传说他曾跑到天帝那里去告状,要求将羿杀了。天帝却说:“你为什么被射的?”河伯说:“我化为白龙出来游玩时,便将我射了。”天帝说:“你若是深守神灵的职责,羿为什么会侵犯你?你却变成虫兽,当然人要射你,羿做得很适宜,何罪可言?”(见《楚辞·天问》王逸注)为什么天帝不但不同情河伯,反而支持羿,对羿的掠妻行为只字不言。这正透露了军事民主英雄时期的道德观念。屈原与后人都未理解这一点,所以有的提出了问题,有的用后世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去揣摩羿与洛水神的关系。

  这位有神奇色彩的羿,不幸结局却是悲剧性的。第一,家庭生活的不幸,他的正式妻子姮娥(嫦娥)毕竟弃他而去。羿怅然若失,无法再去寻求不死之药。第二,传说羿教人射箭非常认真。他收了一个弟子叫逢蒙,也是天下有名的射手。逢蒙把羿的本事都学到手以后,便思量着,天下只有羿能超过自己,便把羿谋杀了。(见《孟子·离娄下》)又有说羿是被桃木大棒打死的。(《淮南子·诠言训》)

  羿,作为射神,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作为一位除害英雄,是不朽的。人们因为怀念他,便把他封为宗布大神,受大家祭祀。

  射日是炎热地带的民族古神话共有的主题。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射日的英雄。有的民族由于历史进程较慢,这方面的神话保留较多原始的、质朴的、粗犷的美。广西布努瑶的大母神密洛陀在造完天地、人类和世间万物以后,因为由她所造的太阳、月亮不守家规,瞒着密洛陀相爱,又生下了11对太阳、月亮,总共有12对太阳、月亮烧烤着大地,大地一片焦黄。密洛陀派出两个儿子去跟太阳、月亮作战。结果,这两个儿子的头发被烧得翻卷,衣服被烤得冒烟,大败而归。第二次他们带上毒箭再次出战。太阳、月亮毫不示弱:“12个太阳是12团火球,12个月亮是12盘银焰。12个太阳乘12匹天马,12个月亮骑12匹云驴。”它们决心要把对方烧成灰烬。密洛陀亲自督战,放出虎豹擒拿太阳,放出毒蛇咬伤月亮,第十子桑勒也和第十一子桑勒宜箭不虚发,只见红烟滚滚,星火满天,有11对太阳、月亮被射中,还剩一对最小的被射进了云层,三年后才露出脸为地面送光芒。密洛陀规定它们不许再结伴,只能每逢月尾在东西两山遥遥相望。桑勒也与桑勒宜战胜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因为怕太阳、月亮不守信誉,又在天上察看了三年。等到第十二弟把他们找到时,他们已劳累不堪,全身被烤焦,瘦得像螟蛉。这兄弟二人为保留地上的万物,自己身残体衰,失去了人形,再也不能繁殖后代。最后,听从妈妈密洛陀的吩咐,将自己化为蜂蛹,继续为人类造福。

  这一对兄弟射神多么有人情味。传说布努瑶永远纪念他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1- 更多经典书籍,请访问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