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认为外科手术是中医学非常遗憾的一个领域。但是在17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相当水平的腹部手术和麻醉术。其根据就是《后汉书》、《三国志》两部史书中,都有关于华佗以剖腹术治病的记载。
华佗,又名华敷,字元化,东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精通儒学与医学,拒不为官,以医为业,方药、针灸皆精,通晓养生之道,犹擅长手术。《后汉书·华佗传》记述:他若遇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治的,“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有肠胃,则断截湔〔jian兼〕洗,除去病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种酒服“麻沸散”的全身麻醉法比西医用乙醚等施行全身麻醉术至少要早1600多年。有文献记载的,华佗给患者施行麻醉后施行的手术就有:两次腹腔手术、一次骨科手术、一次放血术。这从当时的医疗水平来看,是合理、可信的:《黄帝内经》中有一定的解剖学方面的实际经验;当时本草书中已积累了一些麻醉药的使用经验,如乌头、莨菪〔langdang浪荡〕、麻蕡〔fen坟〕(大麻)等,而酒正有促进这些药物毒性发作的作用。再者以今天的认识也可以印证这些记载是客观的,现代中药麻醉研究并经手术证实,口服中药施行的全身麻醉是可行的①。而且华佗的麻醉、手术及伤口愈合过程,病体恢复时间,与现在的腹外科手术基本是一致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医术高超的伟人,只因不愿侍奉权倾朝野的曹操,而遭杀身之祸。华佗临刑前曾将“医书一卷”送与狱吏,说:“此书可以活人。”狱吏却畏法而不敢接受,因此华佗愤然将医书付之一炬,使华佗绝技成了千古之谜。
华佗在方药方面没有留下著作,但明代李时珍认为,华的学生所著《吴普本草》中载有他的用药经验。南朝陶弘景曾怀疑《神农本草经》为华佗、张仲景所记,虽嫌武断,但华佗对此书作过增修工作是可能的。关于华佗医著,《隋书·经籍志》所载的几部均已佚失。世传的《华氏中藏经》,据考为六朝人所撰,但部分内容为华佗的学术思想。华佗通晓养生之术,创“五禽戏”、传养生方药,对养生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前面已经提到了。
华佗的诊断技术是很高明的。有一次一个姓李的将军请他给妻子看病,华佗诊脉后说:“病因是死胎未去。”将军说:“确是伤胎,但死胎已经下来了。”华佗还是坚持:“根据脉象看,死胎仍未下来。”将军不以为然。后来将军妻子病情加重,又请华佗诊视,华佗说:“夫人怀的是双胎,一个死胎已经排出来了,另一个还未排出,应当用汤药和针刺治疗。”针、药用后,妇人腹痛像将要分娩一样,死胎仍未下。华佗说:“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应使人探之。”遂请稳婆来,果然探得一死男婴,手足完具,色黑,长一尺左右。
在华佗的医案中载有治疗寄生虫病的病例,其效果可称得上立竿见影。一次华佗坐车赶路,突然听到对面车里有人呻吟不止。下车一问,原来此人咽部梗塞,想吃而饮食不能下咽,家人正送他去看病。华佗诊视以后说:“刚才我见路旁有个卖饼的,你去找他讨些蒜齑〔ji机〕(蒜泥、菜末、醋合成的调料),吃下病就好了。”病人如法做后,立即吐出一条虫,症状也消失了。病人高兴得把虫挂在车边,去华佗家里道谢。华佗尚未归家,只见华佗家墙上挂着这样的虫有几十条。
华佗有时还采用精神疗法治病。有一郡守生病,华佗看后,对其子说,需要用使病人暴怒的方法才会治好。于是多向郡守索要财物,却不给他治疗,过了几天不辞而别,还留下一封信大骂郡守。郡守果然大怒,命令仆从去追杀华佗,他儿子偷偷地将仆人拦了回来。郡守暴怒后吐了很多血,病竟然痊愈了。
华佗的针灸术造诣很深。督邮徐毅患病,请医官刘租治疗,经针刺后,反咳嗽不止,不能安卧。第二天遂请华佗来看。华佗发现是刺伤了肺脏。分析事故原因,是因为刘租是按古人的取穴方法用针的,古法脊柱两旁一系列穴位称“夹脊穴”,距脊柱正中线旁开一寸半。华佗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研究,认为应当改作距脊柱正中线半寸取穴。这一发明不但操作安全,而且提高了疗效,从此这一系列腧穴命名为“华佗夹脊”,一直延用至今。
华佗长期行医于民间,足迹遍于今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深受百姓爱戴,当时人视以为仙。他的名字也和扁鹊一样,成为历代对良医的尊称。
注释:
①公元1805年日本学者华冈青州使用口服麻醉剂(其处方来源于我国12世纪南宋时期的《扁鹊心书》),施行阴道闭锁、乳癌、唇裂修补等手术,被誉为“英才豪胆”。较之华佗使用“麻沸散”要晚16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