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文化 作者:李先登


第六节 云南的青铜文化



  根据1949年以来的考古发现,云南地区早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已经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到了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青铜文化已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并有着强烈的地方特点。例如1975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的79座墓葬,普遍用青铜矛随葬。少数大型墓葬随葬有大量的青铜器。例如一号墓出土青铜器110件,其中有铜鼓一件。这种铜鼓与中原商代铜鼓形制不同,竖置,体如圆墩,上为圆形鼓面,束腰,中空无底。万家坝一号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铜鼓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西南铜鼓。直至今天,这种铜鼓一直为西南地区各民族所使用,既是最具有特征的乐器,又是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此外一号墓还出土了六件一套的羊角钮铜编钟,这也是西南地区特有的青铜乐器。此墓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共计28套。每套由一件铜斧、一件长方形锄和一件方形锄组成。说明此时青铜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又如23号墓,随葬青铜器577件,其中大部分是铜矛,此外还有钺、戈、剑、镞、臂甲和盾饰等,说明青铜武器的生产也是很发达的。此外还出土了锄、斧、凿等青铜生产工具及四面铜鼓。而大量的小墓,随葬品很少,甚至没有一件随葬品,说明此时的贫富分化已很严重,阶级差别已很鲜明。

  1961年在祥云大波那发掘的战国中期的墓葬,出土了一具长2米、宽0.62米、高0.64米的长方屋形铜棺。棺顶作两面坡形,棺身由七块铜板组成,由插销扣合,可以拆装。侧面铸有鹰、燕、虎等动物纹饰。随葬有铜鼓、铜钟、铜笙及铜葫芦笙,还有干栏式的铜房屋模型及猪、狗、鸡、羊、牛、马俑等。值得注意的是还出土了纯锡制成的手镯,这可能与云南富产锡矿有着一定的关系。

  上述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工具和武器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铜锄体为长方形、方形或桃形,斧为靴形,矛多为中部起脊,钺为半月形刃,剑多为花蒂形剑格、圆柱茎上饰有缠缑〔gou勾〕纹等。但同时出土的铜戈及柳叶形剑等,与中原地区出土者形制相似,说明此时云南地区与中原青铜文化已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并受到中原青铜文化一定的影响。

  战国中期楚威王时,派将军庄蹻〔jue决〕率兵攻取巴、黔中以西,到达云南滇池。楚顷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0年)秦国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阻断了庄蹻的归路,于是庄蹻“以其众王滇”(《史记·西南夷列传》)。此后到了汉代,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晋宁石寨山滇王及其家族臣属墓出土的大批铜鼓、铜贮贝器、各种人形及动物形扣饰,形象地反映了滇人农业、畜牧、纺织、狩猎、战争、乐舞及祭祀活动的情景,说明此时滇文化已经取得了高度的发展及卓越的艺术成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