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清初谷应泰主编,全书80卷,沿用纪事本末体记述明代历史,始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主编谷应泰,字赓虞,号霖仓,直隶顺天府丰润县(今河北丰润)人。进士出身。顺治十三年(公元1657年)出任浙江提督学政,设书舍于西湖畔,题名“谷霖仓著书处”,邀集两浙名士,着手编纂明史。顺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冬,书成刊行。过去流行一些说法,有说此书是谷应泰重金购买张岱所辑《石匮藏书》改编而成的,有说是攘窃谈迁《国榷》而成的,还有说是徐倬感激谷应泰的提拔而报赠的。这些说法都是传说猜测之词,缺乏事实根据。古代官僚著书,多有自任主编而由别人执笔者。《明史纪事本末》内容充实,结构精密,显然不是一个公务繁忙的大官僚以两年公余空闲时间所能完成的。但是,全书体例周密,编纂得当,首尾一致,应有谷应泰作为主编的功力与辛劳在内。
谷应泰主持编纂《明史纪事本末》时,正是清代初年纷乱未定之时,官修《明史》尚未开始修纂,时代野史材料遗留很多,谷应泰能够广泛网罗采集。除参考张岱《石匮藏书》、谈迁《国榷》外,像高岱《鸿猷录》、范景文《昭代武功编》等,也多所取材。至于崇祯朝的史实,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由于本书史料多有出于官修《明史》之外者,所以评价也比《宋史纪事本末》为高。
《明史纪事本末》虽有封建官僚的思想烙印,但它以简明的文笔,概括了有明一代的史实,是一部自成一家的明朝断代史。80个专题,提纲挈〔qie怯〕领,较完整地记叙了明代从开国到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农民起义的记载,书中有15个专题之多,从前期山东唐赛儿、浙闽矿工、郧〔yun匀〕阳流民,中期河北、蜀中、江西,以至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都有专篇作比较集中的记载,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明代宦官专权,皇室内部手足相残,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党争等,书中都有专题反映。书中所记,既包括了明代政治、军事、典章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涉及到漕运、河工、矿监、税使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至于明朝末年满洲贵族在东北的兴起及其与明王朝的对抗等有关史实,书中均略而不载。邵懿辰说:“通行本内缺《辽左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帅东江》、《锦宁战守》、《东兵入口》六篇。拜经楼有旧钞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五)据文献学家傅以礼的判断,这六篇晚明史事也出于谷应泰之手,原来是一部书,因为关系到朝代变迁,恐怕得罪清统治者,在刊版时才把它删略下来。傅氏后来把它改题为《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定为六卷。清初文字之禁渐严。《明史纪事本末》缺载晚明史事,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环境造成的,不是写史者的疏略。全书80篇,篇末均有以骈俪文体精心结撰的论赞,流畅可诵,只是内容参差不齐,不大精彩。
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明史纪事本末》,除原书80卷和《补遗》六卷外,更收入清初彭孙贻所撰《明朝纪事本末补编》五卷,材料齐备,最方便读者。
除了《明史纪事本末》而外,清代以纪事本末体编写的史书很多,但大多数都成就平平。为帮助读者了解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概貌,现作一简单介绍。
魏源《圣武记》概括地叙述清代中叶以前的军事活动,条理比较清楚,尤其是关于镇压历次抗清起义的军事行动,虽出于官方立场,但记叙比较完整,其学术价值应该肯定。
清代早期编写的纪事本末体史书,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和马骕〔su肃〕的《左传事纬》,取材都以《左传》为主。高氏书以国为中心,在一国之内再定事目,每目为一卷,计53卷。马氏书则大略以时间先后为次,共分20卷108目。从编纂上讲,两书相比较,后者略优于前者。杨陆荣的《三藩纪事本末》,对南明的史事作比较集中的叙述是其可取之处。清代晚期,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以及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都取以篇为卷的形式,对辽、金、西夏的史事,分别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从袁枢创制《通鉴纪事本末》以来,纪事本末体史书代有续作,逐渐形成从上古直到清代的一套完整系列,俨然与纪传体正史和编年史鼎足而三。但是,其中多数是依据某一部或两部原书加以改编的,只有少数是自己采集史料从头编纂的,因此,其史料价值应当分别评价。其在传统史书编纂学中的地位,主要是新增加了一种较便于初学的体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