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作者:熊国祯·毕素娟


第四节 专详一代典章制度的会要



  按朝代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称为“会要”,也是政书类史书的重要部分。

  “会要”这种体裁创始于唐代苏冕编的《会要》(从唐高祖至德宗时),后来杨绍复、崔弦续编了唐德宗至宣宗的《续会要》。宋代王溥接着补足了宣宗以后至唐末的史实,总其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会要”,就是《唐会要》。

  王溥(公元922—982年)字齐物,宋代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宋初曾做过宰相。

  《唐会要》100卷,不分门类,直接分为514目,目下分条记载史实及有关事迹。细碎典故则编成杂录,附于各条之后。《唐会要》记述了有唐一代各项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保存史料非常丰富。它比新、旧《唐书》都成书早,很多史料写《唐书》时已经散佚,多亏《唐会要》保存了下来。

  《五代会要》30卷,也是王溥撰成。他完成《唐会要》后又收集五代史料,编成此书。《五代会要》成书在新、旧《五代史》之前,可惜它所保存的史料,未被《五代史》吸收。《五代会要》就成了研究五代时典章制度最重要,原始资料最多的书。

  宋代极其重视会要的修撰,前后共修会要10次,撰成2200卷,未及刊印,元军灭宋,原稿北运,后来多有散佚。明朝修《永乐大典》时收入其残稿。清朝嘉庆年间,徐松主持编辑《全唐文》时,假托名义,叫人从残存的《永乐大典》中抄出,辑得约五六百卷,就是《宋会要辑稿》。全书分17门,未分细目,其中很多史料可补《宋史》之不足,非常珍贵。《宋会要辑稿》后来流落在民间书肆,为近代藏书家刘承斡所得。他请人加以删并整理,增入一些材料,编定为460卷。刘承斡整理本因多有删改,新增材料又不注明出处,学者们对它评价不高。倒是徐松所辑原稿颇受学术界重视。近年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较便于使用。

  自宋代以来,不断有用会要体裁汇编各个朝代的典章制度的书出现,有的虽不叫“会要”,但体例、内容与“会要”一样,这些书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各个朝代的“会要”。除前面提到的以外,还有《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两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南朝陈会要》、《元典章》、《明会要》等。为我们提供了专详一朝一代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