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兵书 作者:王兆春


第五节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



  姜子牙是商周之际的军事家、政治家,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秦汉以前的一些著述,常托用(即借用,假托)其名以提高威望,就连《六韬》这样一部著名的兵书也不例外。

  (1)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

  姜子牙,生卒年月不详,原名吕望,又名吕尚,姜姓,吕氏,子牙是他的字,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人们又尊称他为姜太公。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淫宠妲己,百姓遭殃,诛杀大臣,残害忠良。隐居深山、钻研兵法的姜子牙,应思贤若渴的周文王之邀请,助其兴周灭纣。周文王采纳子牙的谋略,屈事商纣,暗中积蓄实力,积极争取与国,乘隙翦除商纣的羽翼,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奠定了灭纣的基础。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尊子牙为“师尚父”。为了做好伐纣的准备,姜子牙潜入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打探情况,制定了乘虚进军、奔袭朝歌的作战方略。周武王即位的第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十二月下旬,子牙协助武王率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拥战车300乘,进至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反商纣王的八个诸侯国军队会合,尔后进军牧野(今河南淇水以北、卫河以南地区),与商军激战。商军大败,纣王登鹿台自焚而亡。周军占领朝歌。姜子牙助周灭纣之大业告成,其军事业绩被后人称颂和神化。周成王亲政后,姜子牙以周朝开国重臣而受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史传《六韬》为其所著,但经学者考证,实难凭信。

  (2)托名吕望的《六韬》

  《六韬》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隋书·经籍志》注称“周文王师姜尚撰。”后经历代学者考查并断定其成书年代,大多认为它不会早于战国晚期。其版本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见图11),以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全书六卷,60篇,内容丰富,对战争和军事的许多问题都有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世纪后,开始译成外文,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有流传。

  《六韬》虽为兵书,但却能从政治胜敌的高度,阐发胜敌的思想。它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只有德行高尚、治国有道的人才能君临天下,施政唯有“爱民而已”。用兵不过是“伐乱禁暴”,“除民之害”,使“百姓欢悦”才是目的。它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观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提出了“上战无与战”的主张,要求战争指导者能够掌握兵不血刃而能获得“全胜”的战争指导艺术。在指导作战时,需因敌情、友情、我情、地形、作战样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战法。它对战车兵和车战,骑兵和骑战,步兵和步战的不同特点和战法,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战的战法,都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对林战、山地战、渡水作战、火战(攻)等不同样式作战的战法,都有述前人之未述或前人述之未尽的精辟论述。

  在治军方面,《六韬》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和《吴子》的基本思想,主张任用勇、智、仁、信、忠兼备的将帅,统领军纪严明、赏罚公平、号令一致、训练有素的军队,并提出了寓兵于农的主张。
 


  图11 《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六韬》

  除此,《六韬》还有不少首创的内容:其一是《龙韬·王翼》中记载的“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事,组成军队的指挥机构。其二是《虎韬·军用》中记载的各种武器装备及其用途,反映了战国后期钢铁兵器大量成建制地装备军队的概况。其三是《龙韬·阴符》和《龙韬·阴书》中记载的各种保密符牌和军情文书,反映了当时已经采用秘密手段传递军情的情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