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兵书 作者:王兆春


第十二节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



  郑若曾是我国海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海防专著《筹海图编》、《海防新论》、《江南经略》,对明朝后期的抗倭战争和对此后海防的筹划,具有借鉴作用。

  (1)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郑若曾生于昆山县(今属江苏)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时好学,长大后又受到魏校、王守仁、湛若水等名师的教诲,常与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等学者共同探讨学问,对天文、地理、地图、军事和政治等问题都有所研究。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贡生,曾两次科举不中。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倭患猖獗,唐顺之劝郑若曾著述海防图籍。郑若曾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编写成我国第一部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成书。胡宗宪为之写“序”,次年付印。郑若曾因参加抗倭作战有功,朝廷曾晋封其官爵,但被他辞谢。晚年仍潜心著书,除《筹海图编》外,还有《郑开阳杂著》、《江南经略》、《四隩图论》、《尚书集义》等。郑若曾一生,但求学问精深,不图仕途进取。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郑若曾去世,终年68岁。

  (2) 我国第一部海防专著《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是郑若曾为防海备倭而作的专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之后又有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重刻本、万历年间胡灯将嘉靖本挖改后的重印本、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本、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本和《四库全书》本等。上述版本中以嘉靖、隆庆本为优,万历本和天启本多有删削,康熙本则劣在妄增。

  《筹海图编》全书13卷,约26万字,附图172幅。书中对我国沿海海岸、海域的地形地貌、关隘要塞等地理形势,沿海驻军、水寨、烽堠、了望哨、海岸、海港、海中设施等防务,朝臣和将帅所提出的防海御倭方略,兵器和战船,中日两国的历史交往,倭寇劫掠中国的时间、地点、头目等情况,倭寇至闽广总路、至直浙山东总路、至朝鲜辽东总路等三条进犯路线,永乐年以来的平倭战绩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筹海图编》首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防倭剿倭的战略,反映了郑若曾和明朝一部分朝臣的海防思想。它认为,防倭备倭的根本方略是安民和备战。安民就是要委派良吏推行善政,使沿海居民安居乐业,民安才是巩固海防的根本保证。备战就是要加强海防建设,全歼来犯的倭寇。郑若曾主张陆海应相互策应,从水、陆两路夹击来犯倭寇;各守备部队要互相协力,会同捕剿;军民须相互为援,实行联防;城防内外应遥相呼应,攻守结合;应建立海中岛屿、海岸要塞、岸内城镇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海防体系。这样才能达到“御寇远洋”,“击贼近洋”,歼敌于将登而未登岸之时的防海目的。

  《筹海图编》认为,要巩固海防就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海防守备部队。统领这支部队的将帅,需从“行武惯历战阵者”中选拔,在民间豪杰中选拔,在练兵中选拔;士兵要经过选练,练兵首先要练心,使人心齐一;其次要训练御敌保国的真本领,反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另外,训练正规军应与训练乡勇同时进行,并做到寓兵于农。

  《筹海图编》针对御倭作战的特点,要求将士重视沿海地形和气象、天候对作战的影响,注意研究季风、春汛、秋汛与倭寇活动的关系,让将士懂得“不抉图籍不可以知扼〔e俄〕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方略”(《凡例》)的道理。为此,书中比较详细地列出了沿海的重要岛屿、港湾、要塞、军事要地,并绘图示意,多达110幅,不仅可供当时人们查考,而且也是研究明代地图的重要图籍。在中国地图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筹海图编》十分重视改善海防的武器装备,极其敏锐地注意入犯之敌使用的新型武器装备。它记述了进犯广东的葡萄牙舰船所使用的发射火药与佛郎机舰炮,对佛郎机舰炮的形制构造与优越性,记述十分详细。对鸟铳的传入和仿制的情况,记述比较完备。对大型铜发贡(即铜火炮)的威力,有比较细微的描述。《筹海图编》对西方新型火绳枪炮制造和使用信息的搜集,为明朝军工部门对它们的仿制和改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综观同时期的兵书,可知它所搜集的新型火器的信息量最大。与此同时,书中还记载了当时为备倭而建造的各型战船,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构造特点和战斗性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战船建造的概况。

  (3)《筹海图编》的姊妹篇《海防图论》

  《海防图论》又称《海防图说》或《海防论》。书中自“广东要害论”至“山东预备论”等14篇,系辑自郑若曾的《万里海防图论》(原载《郑开阳杂著》)。《辽东军饷论》虽为明万世德补辑,但其资料亦取自《万里海防图论》。《日本考略》虽由明殷都补辑,但亦取材于《万里海防图论》。故全书仍系郑若曾所著。嘉靖年间虽曾刊印,但其本至今未见。万历刻本改称《海防图说》。之后,《兵垣四编》、《长恩书室丛书》、《知不足斋丛书》等都将其收录,并题名为《海防图论》。

  《海防图论》以地形和倭情为依据,论述沿海各地的战略形势及其战略地位,提出了御之于远洋,歼敌于近海,各省联防会剿,内外夹击,水陆兼备的海防战略。采取除内奸以塞倭寇之耳目,占岛屿以扼倭寇必经之海道,分哨与会哨相结合以堵倭寇可乘之隙,在沿岸港口增驻水陆守备部队以剿倭寇,训练乡勇以使处处有御倭之兵等措施。

  (4) 江防专著《江南经略》

  《江南经略》是郑若曾专为防御倭寇侵入长江而作的江防专著。首刻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重刻,康熙年间又有刻印本,乾隆时收入《四库全书》。

  《江南经略)虽为江防而作,但其指导思想与备倭措施仍似海防。“御寇之法,海战为上,故先之以海防图,海防失守,而后滋蔓及江,故江防图次之”(《江南经略凡例》)。全书从长江口的华亭、上海开始,上溯至常州、镇江,依次绘图论列,有些绘图,尚属首制,虽为一时权宜之计而作,却有长期备考之价值。

  郑若曾一生潜心于海防、江防之研究,积数十年之心智,留三部专著于后世,人们至今仍铭记他首开海防研究之风的历史功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