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了感谢“神”所给予的幸福,祈求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疫疠[li厉]不作的好日子,就要组织“赛神”。每逢这种日子,在安排隆重的祈祷仪式的同时,往往有歌舞活动。民间的巫觋〔xi席〕常常是赛神歌舞的精彩的表演者。
唐朝诗人王维《祠渔山神女歌》中有《迎神》歌:
坎坎击鼓,渔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说的是女巫在箫鼓伴奏下,跳起舞来迎接神灵的到来。祭祀完毕,还要跳起舞来欢送神灵归去。
赛神歌舞的表演者不仅仅是巫女。有时村人野老也一起歌舞。刘禹锡《阳山观庙赛神》诗,描写荆楚一带赛神说:
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婆娑起醉颜。
日落风声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枝还。
风调雨顺是中国老百姓所期望的,但大自然的风雨往往不能尽合人意。水和人民的关系太重大了,当老天不下雨时,人们就要唱歌跳舞来祀神求雨。唐朝诗人裴谞〔xu虚〕的《储潭庙》诗,生动地描写了农民向储潭之神求雨的情景。老农老圃们置备了丰盛的供品,还请来“女巫纷纷堂下舞”。但是,“男觋女巫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闻”,老天爷似乎并不为这些歌舞所感动,好像没听见没看见似的。尽管如此,古代多数中国人还是相信赛神可以感动天神。
唐代民间舞蹈的习俗,上承远古,流传后代。有些唐朝的舞蹈习俗,直到近代还可以在民间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