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以“徽墨”为代表的制墨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关于清墨的特色,恰如清代制墨名家汪节庵在《函璞斋墨品》中所说:“法制之良,椎炼之尽,今不及古;而金碧之华,烟麝之备,则古不如今。”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清墨的特征。清墨在形制之完备,面饰之华丽等等方面,确实超过了前代,成为制墨史上鼎盛时期。
清代墨家,仍然集中在徽州地区。前期歙派居统治地位,后期休派独占鳌头。除此之外,婺派也渐有发展。徽墨业中,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自清初始,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先后崛起,形成清代墨界的四大名家。下面分别介绍。
曹素功 名圣臣,字昌言,歙县人。曹生于明末,但其制墨生涯始于清初。曹早年为官,康熙时入布政使司,因无实职,后回乡制墨。接下明末墨家吴叔大的“玄粟斋”墨肆,更名“艺粟斋”。因曹原通官场,遍交权贵,因此生意日炽。后来康熙南巡,素功献墨,颇得赏识,御赐“紫玉光”三字,由此声名鹊起。
曹素功早期的墨,曾著录在《曹氏墨林》中,到以后晚清时期,后人又编有《徽歙艺粟斋墨品》一书。曹素功的墨品有“紫玉光”、“天琛”、“天瑞”、“豹囊丛赏”、“青麟髓”、“千秋光”、“笔花”、“岱云”、“寥天一”、“香玉五珏”、“天台十景”、“西湖十景”、“耕织图”等等。曹素功的墨品几乎都是“集锦墨”。
“天琛”是仿古义墨。“义墨”是一种混合墨。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上说:“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天琛”是天产的宝物的意思。据《曹氏墨林》所记,陆鸣时的《墨铭》说:“质用天琛,式追隃麋,下迄唐宋,汇成墨史。”附记上说:“曹子素功,仿其遗意,自汉魏六朝,以迄唐宋,共26种。”现存的仿古名墨有“仿耿氏”、“仿李超”、“仿珪漆烟”、“仿张遇天峰煤”、“张永造”、“易水光”、“仲将古法”、“小握子墨”、“软剂”、“再和墨”、“远烟”、“三衢〔qu渠〕蔡瑫〔tao滔〕”,以及王维清的“姑苏山人”,苏眉阳的“卧蚕小墨”、“潘谷造”等。从以上列出的墨名可以看出,都是墨史上的名家名墨,是“式追隃麋”。“天琛”是以一匣集锦墨表现的“墨的历程”,是一部形象化的“墨史”。
“天瑞”,全匣一套共十种,有“草圣”、“酒仙”、“真儒”、“隐者”、“羽士”、“侠客”、“高僧”、“美人”、“词伯”、“画师”。墨面图式,有的偏于写实,有的重在象征,颇具明末胡正言《十竹斋笺谱》的画风。真是,十墨十逸,高德美才,粹显一匣,墨彩“天瑞”。
“紫玉光”,康熙赐名,是曹素功的称心之作,《墨品赞》列为第一。墨面上绘的是“黄山三十六峰”,接照黄山各峰的形态绘制,拼合起来则成一幅完整的“黄山图”。真是“玉浮紫光,……天下无双”。因为是“御赐题词”的墨品,故制作极为精丽。
“耕织图”,是一套大型丛墨,共47锭。全套分装在两个漆匣中,匣面有双龙戏珠描金图案,首锭正面为康熙楷书题“御制耕织图诗”;背面为龙纹图案。自2锭至24锭为“耕图”,自25锭至47锭为“织图”。制作极为精美。
清文学家姚鼐在《论墨绝句》中称许曹素功说:“除却廷珪夸乃翁,几家绝艺后能同。来男作相虞儿匠,何怪方今曹素功。”清代赵青藜说:“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清代汪炽甫在《纪墨小言》上也说:“曹实近时烧烟第一子。”如上所述,在清代制墨史上,曹素功占有头等地位,确为墨界巨擘〔bo 簸〕。
素功后代皆业墨,十世不衰。后五世孙曹德酬在江苏省苏州市开设了分店;到六世孙曹尧千,墨店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九世孙曹瑞友将家业迁往上海市。曹氏墨业的拓展,推动了更大地区墨业的发展。
汪近圣 绩溪人,原为曹素功墨肆墨工。康熙雍正年间,脱离曹氏而自立门户,开设墨肆“鉴古斋”,独立经营墨业,所制墨坚硬细密,光泽明亮。《汪氏墨林》上载方琴如说汪近圣的墨“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又载李升龄话说“汪子近圣,技越寻常,制兼众美,法擅诸详,搜烟三昧,什袭珍藏。”《鉴古斋墨品》载有“御制耕织图”、“御制仿古砚墨”、“四库文阁诗墨”、“御制西湖名胜图诗”、“周宣王石鼓文墨”、“黄山图”、“新安大好山水”、“万杵凝霜”、“龙光万载”、“临池草圣”、“十色硃墨”、“八卦配十色图”等墨品,都是汪墨中的妙品。汪近圣的墨艺确实出众,时人有评曰:“今之近圣,即昔之廷珪也。”
清乾隆时,宫廷征召“制墨教习”,汪近圣次子汪惟高应诏进京,现故宫博物院所藏“云海钟灵”即为汪惟高入京后所制精品。汪子惟高,做了“教习”,声名随之大噪。汪近圣有《汪氏墨林》与《鉴古斋墨品》存世。
汪节庵 名宣礼,字蓉坞。乾隆嘉庆时歙县人。他开设的墨肆名“函璞斋”,当时与“艺粟斋”、“鉴古斋”鼎足而立,特别是在曹素功墨店迁往外地以后,汪节庵便成为徽州地区茂秀。汪节庵名墨,据《函璞斋墨品》记载有“五百斤油”、“十万杵”、“远烟香墨”、“朱子读书乐”、“仿古钱式”、“文房瑞霭”、“古松心”、“轻烟隔水”、“落纸云烟”等等。汪节庵墨品有名,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选作贡品,有记载说:“江南大吏,多献方物。入选之墨,必用汪氏。”清学者阮元进呈皇家之墨,即为汪节庵所制。阮元说:“宣歙墨派,与易水代兴,在今名第一者,为节庵汪氏。余暇日研经,辄试之,翠色冷光,浮映藤简,因令制以充贡焉。”以上制墨三家都属于歙派,清中期后,休派别出一家,即为与前三雄并称之胡开文。
胡开文 原名胡正,绩溪人。早年在徽州屯溪租赁“采章墨店”开业,后接手岳丈汪启茂老店经营墨业。因见南京贡院明远楼悬有“天开文运”匾额,遂易名“开文”。后在休宁设立总店,屯溪另设分店。总店设场烧烟制墨,分店销售。胡开文所制之墨,大体可归为两类:一为零锭墨;一为集锦墨。
据《苍珮室墨品》记载,零锭墨中有“古隃麋”、“天膏”、“圭璧光”、“渔樵耕读”、“金壶汁”、“乌玉”、“兰烟”、“紫香”等;集锦墨中有“御制四十种西湖”、“御制棉花图”、“御制双鹤斋八景诗墨”等。
上世纪中叶,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徽州地区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当时墨业,前期颇具声色的三家,至此处境艰难。胡开文墨店,因为分散经营,相互照应,加之经营颇有方略,如所备品种齐全,档次合理等等,便呈现出独家繁荣景象。后又逐渐在长江南北,以至上游多处开设“胡开文墨店”。自此,唯胡氏一家一展身手,独领墨坛风骚。清代徐康在《窳〔yu雨〕叟墨录》上就说:“劫后,惟胡开文盛行。”
清代徽州地区,除歙派与休派的四大名家外,婺源地区,自明代以来亦产墨,也出了许多墨家,仅詹氏一族,就有80多家。婺源墨多为普及型墨品。因为价格低廉,深受一般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婺墨墨名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名称,如“八仙庆寿”、“虎溪三啸”等等。婺墨在文化普及活动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清墨除四大名家以外,还有一些制墨名家,亦有声誉,现择其要者,略加介绍。
程正路 名义,号耻夫,又号晶阳子。墨肆名“悟雪斋”。所制之墨“黝然而清,莹然而润”。墨品有“伊洛渊源”、“天关煤”、“九畴攸叙”、“西园雅集”、“紫阳易墨”、“漱金”、“大国香”等等。
程正路与许多名人官宦经常往来,多有墨缘。如与曹寅(曹雪芹之祖)交往密切,程曾为曹代制贡墨“兰台精英”。并曾为曹绘《楝〔lian练〕亭图》,曹亦有诗赠程。曹寅的文学与艺术造诣都很高,对“文房四宝”也很有研究,所印《楝亭十二种》书集中,第一部即为宋代晁贯之的《墨经》,曹氏善品墨,施仕纶有诗赞之:“客退楝亭聊试墨,公余花置日题诗。”
程一卿 又名瑶田,易畴,易田。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朴学大师,亦为墨界髦英。所制“礼堂写六经”墨,为其代表之作,当时即见重于世。程氏专精汉学,心仪郑康成。程在《通艺录》上说“余初有康成写经传与其人之志,思建礼堂以居。”礼堂之名就由此而来。程为制墨不惜耗尽家资,以求墨质之精。姚鼐《论墨绝句》:“我爱瑶田善论琴,博文思复好深湛。才传墨法五千杵,已失家财十万金。”可见一卿墨艺之精,爱墨之笃。
在清墨中,尚有一类所谓“监制”的“贡墨”与“自用墨”。这是那些地方官员为进贡邀赏,或达官贵人与文人雅士为自用自藏,向一些墨肆、墨家定制之墨。这类墨虽标以某某“监制”等字样,实际大都出自徽州墨工之手。有此类墨者,不乏名士要人,现略加介绍一二。
前面提到的阮元,有钟形墨一锭,中间楷书“天然图画”,边有“臣阮元恭进”五字;另有矩形墨“南屏晚钟”,侧书“浙江巡抚臣阮元恭进。”阮元贡墨,当为汪节庵所制。再有,前面提到的曹寅,所呈“兰台精英”长形墨,背面即有“织造臣曹寅监制”,此为程正路所制。此外与曹寅族谊笃厚的曹鼎望亦喜制墨。时与曹素功有“北曹南曹”之称。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编纂官的纪昀,有“纪晓岚钞书墨”,侧书“海阳吴胜友制”。清代书法家刘墉,有墨“柳汀仙舫”,侧为“歙曹素功监制”。清篆刻家陈鸿寿,号曼生。所设计陶壶极负盛名,有墨“种榆仙馆”,背有“曼生制”,但实为汪节庵所造。同为抗英英雄,功垂千古的林则徐与邓廷桢,并有墨存,林有“拜疏判牍之墨”,邓有“精选拜疏著书之墨”。另外,抗御外侮、舍身殉国、晚节足称的聂士成,有墨“合肥聂氏藏烟”。
贡墨、自用墨为清墨一大特色。或为争宠于朝,或为附庸风雅,或为铭文励志,或为留烟自赏。不管怎样,都丰富了多彩的墨文化内容,为文化艺术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清墨另一大特色,是多“集锦墨”,“集锦墨”至清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清初起,墨家无不以精制“集锦墨”为能事。“集锦墨”具有明显的玩赏性。清代集锦墨品类繁多,组合巧妙,绘刻精美,装潢考究。如以造型为例,有鼎形、圭形、璋形、爵形、壶形、长方形、椭圆形、六角形、多边形、荷花、葵花、册页、扇面诸形。墨图有亭台楼榭,洞壑迭石,龙凤麒牛,游人花鸟。一图一景,绘制精细,神态逼真,令人咋舌。
“集锦墨”是墨品中的交响乐,“系统”地表现了墨的形式美,可谓无美不备,所以常为皇家采用。清代的御用墨大都为“集锦墨”,如在乾隆时,曾特制集锦墨“四库文阁诗墨”。后来胡开文曾聘著名雕刻墨模艺人王绥之,翻刻墨模,复制成墨。这套集锦墨共有四锭,形状各异。文源阁诗墨为长椭圆形;文津阁诗墨为古回文形;文渊阁诗墨为古磬形;文溯阁诗墨为折扇形。这套集锦墨不仅将四库文阁细致如实地绘刻下来,而且还配有诗文,这对四库文阁以及图书管理事业的了解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御制四库文阁诗墨墨模图(文渊阁诗) 清
集锦墨的创制,在制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它把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刻、漆器、纺织、刺绣、螺钿、裱糊等工艺与艺术,完美神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综合性的艺术品,是最美的墨种之一。
墨模雕刻,在技法上有线刻、浮雕、圆雕等,要求雕工精细。如“螽〔zhong终〕斯羽”墨模,在不足二寸见方的木模面上,要刻出鸟兽、花虫、人物、风景等等,相当不易。有的图画虽小如豆粟,但刻得须眉毕现,一丝不爽,叹为观止。有些墨工,终身尽雕,皓首仅穷数板,可见工艺之精之繁。“徽墨”业中,原积有大量珍贵墨模,仅胡开文旧模即有近2000件,现尚有余存,这些墨模也是宝贵的工艺美术品与历史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