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源流 作者:董琨


第十章 汉字在历史上的功与过



  中国有一位语言学家赵元任 (公元1892—1982年),曾经用现代汉语ji音节的词,编过一个名叫 《饥鸡集机记》的故事:

  唧唧鸡,鸡唧唧。

  几鸡挤挤集机脊。

  机极疾,鸡饥极,

  鸡冀已技击及鲫。

  机既济蓟畿,

  鸡计疾机激几鲫。

  机疾极,鲫极痵,

  急急挤集矶级际。

  继即鲫迹极寂寂,

  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把这个故事所有的词,即使都标上声调念出来,因为都属于同一个音节,可以说是令人几乎完全听不懂的。但是用汉字写成书面,看起来就清楚明白了。这当然是赵先生带点玩笑而硬造的极端的例子。然而汉语中确实有太多的单音节同音词,据有人初步统计,现代汉语yi音节的同音词有177个,ji音节的有163个,yu音节的有139个,li音节的有133个,xi音节的有130个,zhi音节的有128个,jian音节的有119个等等。这么多的同音词如果不在词形即文字上加以区别,是相当影响交际的。类似《饥鸡集机记》的有趣例子,足以使我们认识到汉字在区别汉语同音词时的作用。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代表汉语中的一个词,字形、字音、字义结合在一块儿,便于独立使用。掌握了一个字,往往等于掌握了一个词。汉语中由一个单音节词作为“词根”,加上其他成分所构成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可以由同一个汉字加上其他汉字来表示,如:车→大车、火车、汽车、班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无论是词形的组合和词义的理解,都是再方便不过的。而在印欧语言如英语中,这些就要分别说成:vehi-cle、cart、train、automobile、regular bus、tricy-cle、bike(bicycle),显然是既不容易记,也不容易写的。

  由于汉字与汉语高度适应的上述优点,汉字在我国历史上的功绩是很大的。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依靠汉字记载下来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无数的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也是依靠汉字的记载得以为后人所知晓。《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西游记》、《水浒》、《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数不尽的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世界名著,无论写的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离不开汉字的使用。它们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更为难得的是,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我们就可以直接阅读、欣赏和借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份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由于汉字具有超时间的表现功能。在目前已知的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只有汉字。

  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除了少数民族之外,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汉语在各地具有不同的方言,有的地方相隔很近,但是由于方言阻碍,无法通话,可是使用汉字,就克服了这种阻碍。只要会认会写,人人都能用汉字进行交际。这说明汉字又具有超空间的表现功能。中国几千年来,虽然内部不时发生动乱和纷争,如同《三国演义》开篇所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由于汉字的维系,由于汉字所代表的文化的统一,始终没有分裂为不同的国家,这可以说是汉字的又一重大功绩。

  我们在上面还专门介绍过历史上汉字被我国少数民族以及邻国借鉴和使用的情况。因此,汉字对促进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汉字对于我国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友好往来以及保存这些国家的文化遗产等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字还使我国产生了某些独有的艺术,例如“对联”,俗称“对对子”,像“天对地,雨对风,山花对海树,大陆对长空”之类,就是利用汉字的各个独立,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可以相对整齐排列的特性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又如汉字丰富多彩的字体和形体,加上独具一格的书写工具和材料,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创造和努力,使得它的书写成为世界上一门特别的艺术——书法。书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书法大家的艺术珍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早已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汉字在历史上的这些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自豪和讴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于汉字是怀有深厚的感情的。

  即使今天来衡量汉字,它的长处还是不少。例如,根据现代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的研究,汉字由于形体各异,图像性强,便于视觉辨认和接收,所以阅读汉字读物的速度可以远远超过其他拼音文字。掌握了汉字之后,也不容易忘却。有人做过实验,同样是脑部听觉受损,中国病人仍能理解和书写汉字,而使用拼音文字的病人在书面语言方面所受的影响就十分明显。

  再有,和其他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由于其形、音、义的合一,所能携带的信息量是大为领先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信息总量中,汉字只需要较少的字数就可以负载完。据在联合国工作过的人们说,在所有的各种文种的文件中,中文版的文件总是比其他文版的薄。国内也有类似情况,某些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六个版面的内容,汉文版不到四个版面就登载完了。

  当然,汉字也存在某些缺点。

  首先,正是由于汉字的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形、音、义,彼此大多不同,有的还不止一种(如多音多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记,而汉字数量庞大,一般需要掌握六七千个,最常用的也在3000个以上,所以刚开始学习汉字时,往往感到汉字难认、难记。

  其次,汉字笔划多,一般是10笔左右,多的超过三四十笔,因此,汉字也难写。

  这样,学习汉字,入门是比较困难的,必须有老师一个一个地教,不便于自学。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和时间,在以往的旧时代里,这对于大多数维持生计尚且困难的劳动大众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国历来文盲非常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记难学,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汉字的超时间超空间的表达功能,使得汉字成为一种可以“目治”(即只用眼睛看)的文字,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口语,所以使得我们有些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不是按说话写文章,而喜欢写不文不白、半文半白的文章,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规范。更为严重的是,汉字的读音可以因地而异,所以不能直接用来做推广普通话的工具。而对于我们这么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不能通行一种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达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