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仓颉造字的说法,如果抛开它的神话色彩,在积极的方面可以对我们有两种暗示:其一,不消说是表明了汉字的自源性质;其二则提供了汉字起源的最早年代的信息。据中国的古史记载,黄帝是纪元前约2500年的人物。这相当于中国考古学所指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距今约4300—4800年)时代。对这一时期甚至更早的仰韶文化(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距今约5000—7000年)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部分陶器上刻画或者绘写有某些图形符号(图4、5),不少古文字学家认为这已经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了。
图4 仰韶陶器上的符号
对于汉字起源问题的认识,当然首先要依靠地下考古材料的印证。近年来我国考古发掘取得了不少与汉字起源问题有关的材料,有些是令人振奋的。例如,1983—1987年在对河南省中部舞阳县城北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在若干墓葬里随葬的龟甲、骨器和石器上,也发现有契刻符号。其中个别契刻符号的形体,与我们即将在下文介绍的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某些字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图6所示的形和曰形, 便是如此。 运用现代的碳-14等年代测定技术,测出贾湖遗址的年代,大约是距今7000—8000年,比仰韶文化的年代还要早1000年以上,也比迄今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的源头如南美索不达米亚复杂刻画(约5400年前)、埃及象形文字(约5000年前)等等都要早。尽管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为数甚少,不足以认定已经成为一种文字,但是如果认为这些符号也具有某种原始文字的性质,并且与殷墟甲骨文具有某种程度的渊源关系,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起码,它应该被视为驳斥那种所谓“汉字源于西方”的谬论的有力证据。
图5 龙山陶器上的符号
举世闻名的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是从第20个商王盘庚(约公元前1324—前1297年在位)之后开始出现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下文具体介绍甲骨文时,我们将会知道那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这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如果认为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等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它们与殷墟甲骨文之间,势必还有某些过渡性的环节。
图6 舞阳贾湖龟甲契刻符号(左)与殷墟甲骨文拓片(右)的比较
遗憾的是,目前在这方面所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都很有限。在已经发现的有关材料中,由于对文字起源的认识在理论上并不一致,所以对那些材料在汉字形成过程中的性质的认定,还存在若干分歧(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开介绍并分析)。因此,汉字的起源,还是一个有待考古材料的丰富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才能最终解决的神秘之谜。
我国最早的古书之一——《尚书·多士》中有句话:“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里指的册和典,都是有关历史的文字记载。殷人祖先已有典册,说明在商朝建立之前,汉字已经形成体系并且进入实用阶段。据此作一较为保守的推测:汉字形成于前此的夏代中期,即大约距今4000年左右,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