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方志 作者:周迅


第二节 地方志的第二个特点:综合性



  地方文献的种类很多。地方志以外的地方文献,大多各自有一个侧重面:有的记历史,有的记现状,有的记地理,有的记人物,有的记政治经济,有的记文化艺术,有的只记一时一事。只有地方志,它的记述以最近一段时期(一般是几十年)的现实状况为主,同时要兼叙历史沿革,无论天文地理、名胜古迹、资源物产、民族、宗教、风俗以及政治措施、军政机构、典章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科学、著名人物、重大事件以至方言俗语、金石碑刻、天灾人祸、故事传说等等,只要和这个地区有关,统统属于它的记述范围。地方志的“包罗万象”是它区别于其他种类地方文献的一大特色。
 


  图1 《(光绪)山东通志》

  试以《(光绪)山东通志》为例(图1),看一看它的篇目,就可以对地方志的“包罗万象”有切实的体会。

  《(光绪)山东通志》是历代所编的山东省志中最详细的一部,全书200卷,分为12个部分:

  卷一、卷二为“舆图”,就是地图。有总图一幅,分图120幅。每幅中以一方格代表10里。山川、道路、古城遗址以及大的、靠近驿路的或和邻省接壤的村镇都在图上标出。

  卷三至十一为“通纪”,按年月记载山东的大事,如年成的丰歉,重大的政治措施,水、旱灾害和战争等。

  卷十二至四十一为“疆域志”。首先考察全省和所属各郡县历代行政区域的变化,按年代编成“沿革表”。然后分列许多类目:“城池”,记府城、州城、县城的位置和境域;“封建”,记历代封在山东境内的王、侯;“山川”,记山东境内的山脉河流和它们的支脉支流;“建置”,记各种祠庙、官署等的设置和位置;“形胜”,记地形、关隘,供用兵作战时参考。此外还有“古迹”、“风俗”等。

  卷四十二至七十七为“职官志”,记载山东省和所属各郡县历代设置过哪些官职,并编列“职官表”,将担任过这些官职的人一一列出姓名和任职时间。又有“宦绩”类,选载历代官吏的政绩。

  卷七十八至八十七为“田赋志”,下列的类目有:“田赋”,记历代田数和田赋数;“户口”,记历代人口或户口数;“杂税”,记田赋以外各种税收的名目和税额;“仓储”,记山东各地粮仓的位置和储量;“荒政”,记历届政府的救灾防灾措施;“盐法”,记盐税制度;“关榷”,记海关和内地税关的设置时间、征税名目、征税数量等。

  卷八十八至一○九为“学校志”,记各级学校的地点、设置经过、学生名额。又有“举人表”、“进士表”,一一列出山东文武科举人、进士的姓名和中举时间。

  卷一一○至一一三为“典礼志”。山东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又是孔子的故乡,封建皇朝常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典。典礼志详细记录历次典礼的经过和仪式,包括举行仪式用什么器具,用什么乐器等等。同时也记载其他各种官方的和民间的礼仪。

  卷一一四至一一七为“兵防志”。“兵”指兵制,记录了山东省历代军事机构和兵制的变迁;“防”指海防和内地的驻防,详记山东境内军队驻防地点、人数、驿站的位置等。

  卷一一八至一二六为“河防志”,按年记载山东境内黄河的变迁、历代治理黄河的措施和治理的经过。有“河工职官营汛表”,列出历代治河官吏的姓名和他们分工的河段。卷前冠有“山东黄河全图”(图2)。另设专节记载山东境内小清河、运河和海运的状况。

  卷一二七至一五二为“艺文志”,分为“经籍”和“金石”两部分。“经籍”是历代山东人著作的目录,附有简单的介绍;“金石”是山东铜器、石刻的目录,附有铭文、碑文的年月、撰著人和书写人,重要的还收录了碑铭全文。

  卷一五三至一九八为“人物志”,记载山东历代名人,又按照人物的特点分为“名臣”、“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儒林”(学者)、“文苑”(文士)、“忠义”、“孝友”、“独行”(有特出行为的人)、“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列女”(有才能的或节孝的女子)等等。

  卷一九九至二○○为“杂志”,记载无法归入以上各类的事物,如“寺观”、“仙释”(著名的僧道人物)、“侨寓”(居住在山东的外地人),还有各种琐碎的传闻逸事,如关于天上织女下嫁董永的故事,及传闻的董永墓的位置之类。
 


  图2 《(光绪)山东通志》卷一一八山东黄河全图

  此外,在正文之前,另有“列圣训典”、“至圣世纪”两类。“列圣训典”记清朝历代皇帝对山东的指示;“至圣世纪”是孔子的年谱。将它们放在各卷之首,是表示尊崇的意思。

  大部分府、州、县志并不是像《(光绪)山东通志》这样的鸿篇巨制。有些志书只有十卷八卷甚至一卷两卷,但是内容大体相似。例如《(嘉靖)太平县志》(浙江温岭)只有八卷,其中“地舆志”二卷记地理;“食货志”一卷记经济;“职官志”二卷记官制和历代任职官员的姓名;“人物志”二卷记历代名人;“外志”和“杂志”一卷记杂事轶闻。以“简”闻名的《(正德)朝邑县志》(陕西朝邑)只有两卷七个类目,上卷分为“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四类;下卷分为“名宦”、“人物”、“杂志”三类。

  这样多姿多彩的内容显然无法用单一的形式来表达,所以,地方志在体裁上也是兼采了多种著作体裁的长处。从上面《(光绪)山东通志》的例子可以看到:它用地图来表达山川城乡的位置和距离;用编年史的形式叙述历朝大事和各种事物的沿革变迁;用表格来列举文武官员和举人、进士的姓名、简历;用目录的形式介绍当地人的著作和当地文物;用传记的形式记载名人事迹;用随笔杂著的形式记录轶闻杂事。还有不少地方志在“艺文”部分,仿照诗文集的形式编录赞颂当地名胜古迹或反映当地民情风俗的诗词和文章。地方志的体裁,同样体现了“综合”的风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