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在冰上娱乐,表演各种杂技。冰嬉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
满族在入关统一中国之前,居住在寒冷的东北,冰雪的季节较长,故喜欢冰上活动。在冰上娱乐必须穿冰鞋,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
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
富察敦崇描述的“冰鞋”与今天的简易冰刀有些相似。清室很喜欢冰嬉,每逢冬季冰冻,便在宫中或御园举行。据《日下旧闻考》中记载:
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
清朝几代皇帝都喜欢冰嬉,而且还要从宫外挑选上千名冰嬉高手集中训练、表演。《日下旧闻录》中说的“太液池”,即南海、中海、北海。在天寒冰冻时节,清室在太液池设冰场,周围彩棚甚多,遍插彩旗,高挂彩灯,十分悦目。皇帝、嫔妃、勋亲、国戚、大臣们在四周围观冰嬉。清代画家金昆、张友邦、姚文翰等人,都画过《冰嬉图》,描绘了清廷举行大型冰嬉的图景。清廷举行冰嬉,参加的人数有1000多人,按八旗分成队列,每旗有200人,浩浩荡荡在冰上比赛,气势雄壮。参加者可以在冰上表演个人的技能,做高难动作的舞姿和杂技,也可以舞弄刀、枪,比赛弓箭,还可以集体表演“叠罗汉”等传统杂技。而在民间,在冰嬉时往往要耍狮子,舞龙灯,增添欢乐的气氛,并祈求明年诸事吉祥。这种风俗在东北三省至今仍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