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作者:臧嵘


第五节 “民信局”的兴起



  在明朝的邮驿事务中,有一件新兴事物是必需大书特书的,这就是“民信局”的兴起。所谓“民信”,当然是指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

  专家们认为,我国民间经营的通信组织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的。那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大商人间需要一种业务上的联络,更重要的是货物的集散和资金的汇兑,都需要有一种联营的组织来承担。这便是“民信局”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

  对民信局从哪里兴起,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种联合经营机构最初是从四川兴起的。明朝永乐年间,四川居住着一批湖北麻城、孝感地区的移民。他们长年在外,思念故乡,于是自发组织了同乡协会。每年约集同乡,举行一次集会,在会上推选出代表,返回家乡探望一次。届时,移民们多托代表给家乡带去问好的信件,并托他捎带家乡特产回来。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组织,俗称为“麻城约”。麻城约多以运带货物为主,同时捎带书信。这就是我国民办的第一个通信组织。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我国民信局最早是从浙江绍兴、宁波等沿海地区兴起的。明代官场多用绍兴人当幕僚,俗称“绍兴师爷”。他们分散在各省督抚巡按衙门中,联系广泛,成为帮派。互相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函件相对较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初期的民信机构。宁波是绍兴出海的口岸,通信的枢纽,所以也就成为最初民营通信机构的据点。再则,宁波经商的人很多,他们也需要一个经常的信息交流和货物集散的机构,民信组织就应运而生。

  以后这种组织在各地扩展开来,不限于湖北麻城在四川的移民,也不限于浙江绍兴、宁波。

  清朝时候,上海、宁波等地开始把这种组织称为“民信局”,递转民间的信件,成为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朝中叶以后,民信局大大发展,达到最盛期。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商埠,还把业务扩大到东南亚、澳大利亚、檀香山等华侨聚居地带。在东南亚一带,民信局又称“侨批局”,仅新加坡一地,清朝末年时侨批局就达49家之多。有些侨批局,甚至一直活动到本世纪40年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