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两代是我国藏书史上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宋元刻本,历来为藏书家们所珍视。因为其时间较古,校勘较细,装帧精美。
(1) 雕版印刷之盛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命窦仪等重新修订后周《刑统》,模印颁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刻印的法律书,也是北宋官方印书之始。北宋初年朝廷组织编纂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部各1000卷的大型图书,又编纂了500卷的《太平广记》,这些书的编成与印制,把印刷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刻本出于不同渠道,有官刻、私刻与坊刻之分。官刻,是指政府刻书,包括中央各殿院、监司与地方省、州、府、县等的刻书。私刻,是指私人出钱刻印的书,这些书一般都经人校订,质量较高。坊刻,是指一般书商的刻书。宋代刻书以开封、成都、杭州、建阳(今福建建阳)等地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刻印图书范围包括经、史、子、集及应试书、日用书等。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成都开始雕刻全部汉文大藏经,至宋太宗赵炅[jiong窘]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完成,历时12年。共13万版,5048卷,480函,因开雕的年代为开宝年间,故称为《开宝藏》,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印刷的佛教总集。在此之后,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第一次雕印了我国道教总集——《万寿道藏》。
(2) 活字印刷的发明
雕版印刷虽然比以往写本的图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但它毕竟是雕刻费时费工,版片笨重,保管不便,因此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出现了活字印刷。沈括《梦溪笔谈·技艺门》记载: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版,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此印者毕,则第二版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这就是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约比德国古登堡(J.G.Gutenberg公元1394?—1468年)于1450年前后使用铅活字早了400多年。元代王祯(公元1295—1300年),在毕升泥活字基础上,制成了木活字,并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排印了《旌德县志》。到了明、清,用铜活字或木活字,印刷了大量的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