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书史话 作者:焦树安


第三节 图书的分类与书目



  (1) 郑樵的目录学思想

  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又称夹漈[ji祭]先生,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为宋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平生嗜书,遇书必看,尽兴乃去。郑樵撰《通志》200卷,其中《校雠略》表达了他的目录学理论,《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体现了其分类的原则。

  郑樵认为,“若无部伍之法,何以得书之纪。”就是说,如果没有编制图书的方法(即分类法),怎么能够记载与著录图书呢!他提出图书分类应以学术类别为基础。强调“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要详明图书类别,就要剖析学术源流。图书分类“必究本末,上有源流,下有沿袭”。郑樵强调以学术类别分类的主张对之后我国目录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郑樵创造了全新的12类分类法,将古今图书划分成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算术、医方、类书、文12类。12类下的第二类目称为“家”,共有157个,再下的第三类目称为“种”,共282个。郑樵把原来的四部分类变成12类分类了。原来的经、史、子都保留,并把礼、乐、小学从经部提出,把天文、五行、算术、医方等从子部提出,改集部为文部。这些变化突破了传统四部分类法的框框,是依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总结而成的。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可贵的,但12类分类与四部分类在本质上并无根本差别,加上四部分类简便易行,年代久远,已为人们所熟悉,故郑樵的分类法并未推行开来。

  (2) 重要的书目

  官修书目

  《崇文总目》66卷,是记载北宋国家藏书的官修目录,由北宋王尧臣、欧阳修等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编成。总目仿唐代《群书四部录》的体例,注录崇文院三馆、秘阁图书3069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其中经部9类,史部13类,子部20类,集部3类。史部特设“目录”类,在子部把佛经、道藏列为两个类目,能全面反映北宋的图书全貌。

  《中兴馆阁书目》70卷,由陈[马葵][kui葵]等仿《崇文总目》在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编成,收录图书44486卷。后又有张攀等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编成《中兴馆阁续书目》30卷,共收录图书14943卷。

  根据宋制,国史亦有艺文志,据官修目录编成。每类有序,每书有解题,开创了编写当代史志目录的先例。这类当代史志目录共有四个:

  《三朝(太祖、太宗、真宗)国史艺文志》,吕夷简等编,共收国家藏书39142卷。

  《两朝(仁宗、英宗)国史艺文志》,王珪等编,共收图书8446卷。

  《四朝(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国史艺文志》,李焘等编,共收录图书26289卷。

  《中兴国史艺文志》,著录了南宋时期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图书59429卷。

  《宋史·艺文志》为元代脱脱主持编纂。主要根据以上所列的四部宋代国史艺文志,删其重复、增补宋宁宗嘉定以后的新书汇辑而成。经部10类,史部13类,子部17类,集部4类,共44类。著录图书119972卷。

  私家藏书目录

  宋代私人藏书盛行,因此不少藏书家编制自家的藏书目录,这种目录有书可考的约在30种以上。现在仍然流传的、最为重要的当属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的辑佚本。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公元1105—1180年),山东巨野人,晁氏世居汴京昭德坊,又称昭德先生。因避靖康之难,随父晁冲之入蜀。后中进士并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属官。井度晚年将50箧图书交晁公武,加上晁公武的个人收藏,除去重复,共有24500卷。晁公武在荥州(今四川乐山)做官,写书于郡斋,所以书名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采取四部分类法,即经部10类,史部13类、子部17类,集部3类,总计45类。每部之前有大序,亦称总论。每类有小序,写在每类的第一部书的解题当中。每书有提要,多所考订。它所著录的图书不少为《宋史·艺文志》所未见。另外还著录了500多种现在已佚亡的图书,对于今天古典文献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郡斋读书志》的目录体系与考订论辨有较高的水平,它是历代目录学著作中体例最为完善的一种。

  《郡斋读书志》在南宋时就有衢本和袁本两个本子,清代学者王先谦依衢本分卷又将两个本子合刊校勘,并附上赵希弁的《附志》所列的《郡斋读书志》问世后100年间编写的480种图书书目,成为记载宋代图书最完整的书目。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卒年不详。陈氏20多岁开始做官,50多岁升任国子监司业。他为官30多年,积累了51180卷图书。据周密《齐东野语》称:“近年唯直斋陈氏书最多”。他的这个藏书数目比国家书目《中兴馆阁书目》与《中兴馆阁续目》所载书目之和59429卷只少800来卷,收书数目十分接近,可见《直斋书录解题》收藏之多。而且它所著录的许多珍本善本藏书质量很高,是国家书目没有的。

  陈振孙收集图书常冒犯时忌,辗转追踪,不遗余力。例如南宋文学家周必大的《周益公集》中《奉诏集》、《恩陵录》等卷,官方禁印,很难寻到,陈振孙几经周折借到私刻本,全数抄录。唐人所撰《造化权舆》不见著录,陈振孙访求多年,终于在别人收藏的《天庆道藏》一书中发现,遂立即辑抄,成为单行本。

  《直斋书录解题》是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二级类目为53个:经部10类,史部16类,子部20类,集部7类。没有总序与大部类序。在53类中仅七个类目有小序,这七个序是在类目设置上需要做特别说明时才增加的。每类之下,著录书名、卷帙、撰者、版本以及品评等项。它介绍图书内容,评介人物,记述了选材范围,标示编纂时间及版本,开创解题目录之先河,为以后目录学家所沿用。

  《直斋书录解题》原书56卷,早已佚亡。现在通行本是清《四库全书》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的22卷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