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文化 作者:王仁湘·贾笑冰


第三节 琢玉烁金



  中国史前时代取得的科技成就中,有两项值得重点谈谈,这就是琢玉和冶金。冶金术的发明是文明到来的一个标志,很多人认为琢玉技术也应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标志。两项重要工艺的起源都是在史前时代,因此可以说史前时代孕育了后来的文明时代。

  关于史前玉器,我们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经数次提及,对它的制作工艺和社会功能已有所了解。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习惯上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古称翡翠,软玉即透闪石、阳起石,硬度都极大,中国古玉用材主要为软玉。中国史前古玉的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但当时将出土玉器的时代统统定在汉代,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到了50年代,长江下游的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玉器,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查过去的结论,从而将玉器的大量使用作为长江下游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来认识。后来又陆续在大溪、大汶口、仰韶、红山、龙山文化中都发现了不少精美玉器,良渚文化遗址更有惊人的发现,使得史前玉器的研究受到很大重视。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术,主要借用了磨光石器的技法,即切割、钻孔和打磨等。后来逐渐增加的有镂雕、线刻技法等,为精密纹饰玉器的出现打下了技术基础。减地浮雕和线刻技法,是史前玉器加工技术成熟的表现,复杂的图案装饰由此而大量出现在玉器上。

  年代稍早的玉器器型,多为小件生产工具和装饰品,都是实用器物。到后来实用器只有装饰品一类,玉石多被加工成非生产生活用品,制成的神器和礼器占多数。就良渚文化玉器来说,主要器类有琮、璧、柱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和斧钺等,大都属非实用器。实用器仅有镯、璜、串饰、带钩等,除玉镯数量较多外,其他都很少。良渚玉器中数量多且形体大的玉器,主要有钺、琮、璧三种,是玉之重器。大墓里常见钺、琮、璧三器同在的组合,有研究者认为墓主人生前当是拥有军权、神权、财权的显贵,因为钺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钺一般死者只随葬一件,琮有随葬32件之多的,玉璧则有用到54件之多的。齐家文化墓葬中还见到出土82件玉璧的例子,是西部地区出土玉器最多的一例。

  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即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江浙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的分布区,还有邻近的北阴阳营和薛家岗文化分布区,都发现了不少玉器,似乎有一个明确的玉器分布带。由此看来,重视玉器的传统起源于东部地区,玉器是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也是文明时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有研究者认为,玉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作用,玉与权力(政权和神权)这样紧密地结合,玉的神秘与高贵的属性找到了最好的表现形式。

  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切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特殊的玉器更是富有与权威的象征,究其观念的起源,与史前文化不能说没有联系。

  史前大量精美玉器的出现,表明当时已有了专业玉工和琢玉作坊。遗憾的是玉作坊遗址和关键的琢玉工具至今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可靠资料复原史前时代的琢玉工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史前时代与玉器的精加工技术成熟的同时,冶金术也开始出现了,这为金属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以认定,中国冶金术至迟发明于仰韶文化时期,繁荣的彩陶文化大约是与冶金术同时出现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仰韶文化房址内,出土了一块半圆形铜片,年代测定为距今65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铸造小件铜器的陶范,年代稍晚。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了一柄铜刀和一些碎铜片,这是考古所得的年代最早的成形铜器,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上下。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出土铜制品有明显增多,已有10多个地点发现了铜器及相关的遗物,重要的地点如下:

  (1)山东胶县三里河,有断为两截的铜锥;

  (2)山东诸城呈子,有铜片一块;

  (3)山东栖霞杨家圈,有铜锥和炼铜渣;

  (4)山东长岛北长山店子,有圆形铜片;

  (5)山东牟平照格庄,有铜锥;

  (6)河南登封王城岗,有铜容器残片;

  (7)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方形铜炼渣;

  (8)河南郑州董砦,有方形铜片;

  (9)河南临汝煤山,有炼铜坩埚残片;

  (10)山西襄汾陶寺,有铜铃一件;

  (11)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有铜锥一件;

  这些地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境内,说明在这一广大地区,铜器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稍晚一些的齐家文化,也有许多遗址出土了铜器,仅甘肃武威皇娘娘台一处就出土30件。加上其他发现,齐家文化的铜器已出土了近50件,器型有锥、刀、凿、匕、斧、镜、环、指环等,以小型器具占多数,几乎不见容器。

  早期铜器的发现只限于黄河流域,铜料既有自然铜,也有人工冶炼铜。器型也小,数量较多的是锥和小刀。根据研究推测,人类最早使用的是自然铜块,尔后利用单金属矿冶炼出红铜,或者利用多金属共生矿治炼青铜、黄铜和白铜,最后才是有目的的采用多种矿物炼出铜合金,合金的比例方式逐渐趋向合理。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铜器的原料既有红铜,也有黄铜和青铜,前者为自然铜,后两者为共生矿直接冶炼得到的合金铜,冶炼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早期铜器的成形技术,已有锻打和浇铸之分。小件条环状和片状器具多采用锻打技术,大件的则用浇铸技术。浇铸多采用单面范,是比较简单的浇铸形式。目前发现的铸范实物很少,只红山文化见到过陶范。

  新石器时代晚期确已开始制作和使用铜器,但数量毕竟很有限,作用同样也很有限,在社会经济生产中不会占有太重要的地位。但不论怎么说,金属冶铸技术终归是已经出现了,取代石器时代的金属时代实际上已悄然来临。

  如果说琢玉是一种冷加工技术,而铸铜则是一种热加工技术。冷加工的琢玉技术在史前时代末期财富的集中与权力的强化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热加工的冶铸技术在新生产力的开掘和利用上,则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就是这冷的雕琢与热的熔铸,在中国文明的诞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