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货币 作者:郭彦岗


第七节 五代十国的货币



  五代(公元907—960年)十国(公元891—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分裂割据,年年混战,从无宁日,灾难深重。五代被史家称为“正统”,在54年中,朝代换了五个——梁、唐、晋、汉、周,皇帝换了14个。十国情况相同,你抢我夺,互相吞并,乱作一团。经济上互相依赖,南方接济北方。当时大战多在北方关洛地区,南方较少。南方地区分建许多小国,为了生存扩张,均劝农发展生产,通商贸易,因而物产丰饶,北方靠南方供应;货币上形成多头币制及区域性贬值。各国多铸恶钱,作为增强本身实力削弱他国的手段。楚、闽、南汉等广收铜钱金银,专用铅铁杂钱及低质合金钱。北方诸国严禁恶钱入境,形成错综复杂的货币战。官铸私铸,今钱古钱,大小不等,名目繁多。有的互相流通,有的限地区使用。生金银、各种铸币、金银器饰、谷帛、泥土等都充当货币。

  (1)五代的钱币

  五代是相继偏安北方的五个封建割据政权。后梁、后唐沿用开元钱。后梁铸“开平通宝”大钱。后唐明宗铸“天成元宝”小平钱,严禁楚铅锡钱入境。因梁、唐恶战持续数十年,加上同光末年内乱,财政困难,拟铸大钱,未成。后晋石敬瑭卖国换得皇位,官民唾弃,为缓和矛盾,于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颁钱样,听官民自铸“天福元宝”钱,轻重随意,行不通。以上三钱很少。后汉政权仅五年,乾祐元年(公元948年)铸“汉元通宝”,形制质量仿开元钱。后周情况比前四朝好。周世宗励精图治,整饬纪纲,改革币制,铸币权集中王室,严禁私铸私熔,官府统购统销铜材,重奖官民采铜,毁佛寺3336所,熔其铜像铜器铸钱,禁铸用铜器。排斥各国恶钱。铸行大量“周元通宝”钱,阔郭,工整,径2.5厘米,重3.5—3.6克,钱背有月纹星月纹,以会昌开元为准绳。后周全套改革收效大,为赵宋整顿币制准备了条件。

  (2)十国钱币

  十国所占地区大,人口多,经济条件较好,铸钱也多,其中吴越、北汉据《通考》卷九载曾铸钱,待考;荆南未铸钱。

  a南唐 其前身吴国未见铸钱。据说其权臣李昪〔bian卞〕未受禅前曾铸大齐通宝。南唐铸钱较多。中主李璟〔jing景〕铸“保大元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四种钱,后两种是有篆隶或篆真隶书体的对钱。初铸一千钱重三斤十二两,后减为一斤。唐国通宝有大小两种,大者一当二,比唐开元钱整齐。又铸“永通泉货”当十钱,盗铸多,不到两月即废。后主李煜铸铁钱,按铜铁钱四六比例搭配使用;后只用铁钱,民间藏匿铜钱。末年十文铁钱才换一文铜钱,私铸泛滥,恶钱充斥。

  b楚 马殷据有湖南,境内多产铅铁,楚乃大铸铅铁锡钱及大铜钱等劣质钱,使外来商旅不能把这些钱带出去,只好买本地土货,借此发展本国经济。公元907—930年间,铸有“天策府宝”大铜、铁钱;“乾封泉宝”大铁钱,重28克,以一当十,九文为贯;乾封泉宝铜钱极少。因铁钱笨重难用,民间用契券交易,略有纸币雏型。

  c前后蜀 王建立国前蜀(公元903—925年),与其子王衍均骄奢贪佞,被后唐所灭。王建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等四种元宝钱。王衍铸“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后唐末年,孟知祥趁乱据有西川,史称后蜀。其子孟昶懦弱,被宋所灭。曾铸“广政通宝”大铜铁钱。

  d南汉 刘隐据岭南交趾,国号汉。其后几代均荒淫酷虐,强行铸造恶钱。计有“乾亨通宝”铜钱,“乾亨重宝”铜钱和铅钱,十文当铜钱一文,钱背铸地名示铸地,有多种低质合金钱。

  e闽殷 国小民贫,闽主暴虐,内乱不休,币制混乱。铸过“开元通宝”大铜、铁钱,“永隆通宝”大铜、铁钱,“天德重宝”、“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

  此外,刘仁恭父子盘据幽州,仿铸大量铜铁古钱,强令行用。尽敛各钱于大安山巅,凿穴藏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