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中国古代棋艺 作者:徐家亮
第六节 大象戏




  大象戏是在北宋民间流行过的一种古代棋戏。它实际上是北宋时期象棋形制的一个变种。

  北宋末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所撰的《打马图经·序》中说,大小象戏,弈棋,又仅可容二人。这里,大象戏的大与小象戏的小仅仅是相对而言的。正如我国传入日本的北宋“九九象棋”(棋盘为9×9方格组成)称“小将棋”,而另一种棋盘为纵九路横13路的象棋就称“大将棋”。我国北宋中叶后,除“七国象戏”与“广象戏”外,有“九九象棋”和棋盘为纵横11路的象棋。这后一种棋盘纵横11路的象棋就是“大象戏”。

  关于大象戏的棋制,我们现在只能从宋晁补之的《广象戏·序》中略知一二。这就是棋盘纵横各11路,棋子32个,分两军作战。对此,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考证说:

  宋晁补之撰《广象戏图》:象棋纵横11路,棋子32个,试以局纵横19路,棋子98个加以扩大。其新旧二位都和现代象棋的棋盘纵10路横九路的不同。古11路,盖兵卒相去中路三,今中二路,其第一路,炮居两旁,兵卒则居纵路的二、四、六、八、十,炮马士双方相对,炮无架,马旁行,士不出帷幄(九宫),三者具不启衅。

  近人俞平伯在《秋荔亭墨要》中也拟有《广象戏图》。

  这种棋制叫《广象戏图》不恰当,因为“广象戏”在晁补之的序中已指名为“纵横路19”,晁补之据纵横11路棋增广而得名,因此,俞平伯拟的“广象戏图”应改为“大象戏图”。另外,还有四点需说明一下。
 


  俞平伯拟《大象戏图》

  (1)司马光的“七国象戏”与程颢的“九九象棋”,都废象而不用,但晁序中则说,“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这说明大象戏中是有象的。

  (2)在晁补之时代,各种文献中均未提及士这一种棋子。这说明当时“士”尚未出现,“士”的位置,是否由偏裨代入?

  (3)司马光“七国象戏”中有一只炮。程颢“九九象戏”中无炮,说明炮的增减问题,当时尚未定型。“大象戏”之所以从“九九象棋”增至纵横11路,可能是每方各增加两个炮。

  (4)八八象棋和九九象戏,都是在棋盘的方格上行棋,司马光的“七国象戏”、晁补之的“广象戏”却改为在线和线的交叉点上行棋。“大象戏”也是在线和线的交叉点上行棋,这是与我国的围棋形式统一起来的缘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