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企业经营成功,富甲东南亚,然而克己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一夫一妻,私生活十分严肃。对于个人财富,他反对挥霍奢侈,认为把它用之于他人,用之于社会,才越显出真正的富有。于是,他对人、对社会,特别对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非常慷慨。李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早在“打工”阶段就开始了。那时,他每月工资最高是110元,但就对侄儿、亲戚的学习给予帮助,还寄钱回家乡修祖厝和寺庙。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使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资助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学的校舍是李光前捐赠的,创办马来西亚第一所伊斯兰学院时,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当然,他资助最多的还是新马的华文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恢复被战火破坏的华校,马来亚成立了华校复校辅导委员会,李光前出任该委员会主席。他运筹策划,出钱出力。福建会馆新办一所学校,李光前给了它大力支持,但拒绝以他的名字命校名,这所学校后来定名为光华学校。为创办南侨女中,他捐地捐楼。1953年,一些新加坡侨领倡办南洋大学时,李光前认捐该校实收捐款总数的10%,到1957年止共捐叻币104万余元,还捐建了文物馆、电脑中心,并每年为南洋大学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李光前倾注最多心血的还是华侨中学和马来亚大学。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成立于1919年,是东南亚最早的中文中学,首创人是陈嘉庚。从1934年起,李光前出任该校董事会主席,连任16届,前后达21年之久。在这20余年中,他领导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员,尽心尽力办校。在物质方面,他承担了学校日常经费和扩建费用的大部分。上任之初,即先代为偿还华侨银行的七万元借款,巩固了学校的经济基础。 又先后在1940年和1957年,独资捐建了科学馆和图书馆各一座。南洋华侨中学今天仍然是新加坡一所设备先进、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陈嘉庚、李光前等华侨前辈苦心经营该校的功劳,将被永远铭记。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李光前分两次共捐款叻币50万元。第二笔捐款是为该校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在捐款函中,他希望能多购一些东方文字的图书,注重东方文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建议建造一座国家图书馆,并主动捐献巨款,附带的条件是:购藏中、马、印等东方文字图书,并免费借阅。该馆于1957年8月16日奠基,今天在图书馆的大门壁上铭刻着“李光前先生奠此基石,这座房子是由其慷慨捐款所促成”字样。他还担任过新加坡福利协会主席,主持赈灾救济工作。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光前的资助。
1952年,李光前创立了“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团的部分资产捐作基金。1964年,他又将自己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总股份的48%)捐献给“李氏基金”。这样,“李氏基金”就成了南益的最大股东,每年数目可观的股息,全部用作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其赞助范围十分广泛,几遍及世界各地。40多年来,“李氏基金”共捐助了将近三亿新元,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
由于李光前对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杰出贡献,他获得过各种荣衔。1962年,马来亚大学一分为二,成立新加坡大学和马来西亚大学。德高望重的李光前担任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这个荣誉职务,他是以一介平民而荣膺此职的,相当难得。在隆重的就职典礼上,他发表了一个演讲,结尾时引了三句话:“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有什么更好或更大于为它教育青年!”(古罗马西赛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孟子)“凡是要收获好稻的,必须先种好种子。”(马来格言)三句话的中心都是“重教”,这大概也是李光前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