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4期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作者:李继胜 贾改转
一、外貌描写的个性化
物有万种,人有千面。生活中的人性格各不相同,正如在同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笔下,却常常是千人一面,如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动不动就是“高高的鼻梁,明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殊不知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缺少个性特征的描绘。为突出其不同性格,首先要在同中求异,写出其与众不同的、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那一点。如鲁迅《故乡》一文中,为了突出杨二嫂尖酸、自私这一性格特征,描绘道“……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这就与同龄的普通女性有了区别。其次,在抓特征的的同时,还必须绘其真实面貌,不能自己称赞的对象就绘“浓眉大眼”,而自己要贬斥的对象就描“尖嘴猴腮”,必须还其真实面貌。如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上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教师藤野先生,这位老师治学严谨,丝毫不歧视中国学生,对鲁迅从来都是谆谆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他的外貌却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请看鲁迅是怎样描写他的:“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个描写,便是藤野先生的个性,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
二、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金圣叹说:“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物,把握其内心世界、性格特点,你心中才有整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才能写出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收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1、把握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基本特征,让人物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说自己的话。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书生气,贾政的道学气,林黛玉的尖刻、伶俐及宝钗的婉转平和等。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它既管说什么,又管怎么说。
2、通过不同场面中的人物语言,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当他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是一种腔调,当他得知狗的主人是将军时又是另一种腔调,从而表现了他那鹰犬兼奴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3、通过特定语气显示人物个性。如《药》中的康大叔:“包好!”;《故乡》中的杨二嫂:“阿呀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这样的语言描写,无不显示人物的个性,正如哥德所说:“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三、动作描写的个性化
描写人物很少有不涉及动作的,而好的动作描写能流露出入物的真情实感,对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动作上的细节描写,往往会使人物个性栩栩如生,神态迥异。如孔乙己经济稍宽裕时,“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现出他极强的虚荣心,不甘为他人耻笑的装腔作势的神态;可到了他穷困潦倒,被打折了腿来到店里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表现他已经济拮据,精神颓废,成了一个困苦不堪的可怜人了。前“排”后“摸”充分展示了孔乙己从炫耀清高到狼狈无奈的悲惨变化。再如鲁达为解救金家父女掏钱这一段描写,鲁达豪爽大度,看不惯小气之人的可贵性格充分表现出来,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产生了美学效应。
四、心理描写的个性化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时可直接刻画,正面剖析;有时宜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等。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突出个性。如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心理描写的个性化,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片断训练:让同学们写当他们听到“放假”这一消息时,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班主任老师宣布:‘国庆节放假三天,同学们无不兴奋,但情形各不相同:优等生们一个个虽心里高兴,但都把眉头锁得紧紧的,望着课桌里那一本本厚达两厘米左右的书发愁。忧虑的目光在几门教科书上转来转去,最后不由自主地落在手上那块形影不离的表上。闭上眼睛,想了一想,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眉头却锁得更紧了。中等生脸上露出了喜悦,眼睛看了看自己的课桌里的小食品和心爱的武侠小说,又摸了摸自己的课本,想了想,嘴巴动了一动,却欲言又止,只是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但没有看表,也没有多少发愁的样子。班上的后进生们,立刻掩饰不住心中无比的喜悦,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摸了摸衣袋里的游戏机板,抬起头来想了一想,喜上眉梢,又下意识地在衣袋上仔仔细细的摸了一摸,找出了所剩不多的几张小钞,最后目光也落到了手上的那块表上。终于,他们把眉头一皱,但瞬间又放开了,而且放得更开。’”这些在“放假”同一背景下的不同动作描写,不仅使不同成绩段的学生的不同情态及心理跃然纸上,而且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逼真,体现出他们的个性。
总之,要使一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读者,除了写主要事件外,还必须注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个性化,这是记叙文中人物形象鲜活起来的精髓所在。
李继胜,贾改转,教师,现居内蒙古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