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4期
试论古代思想道德教育传统
作者:唐建华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对当今大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从蒙学谈物到诸子百家著作,都十分注重向青少年灌输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其中虽浸透着不少封建道德毒素,但也不乏正确可取的东西,沿袭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值得加以批判继承。
古代仁人志士教育青少年,重在立志。要求他们树立崇高理想,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杰出人物,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安宁,人民的福祉作贡献。著名政治思想家诸葛亮曾经向青少年提出正确要求,“志当存高远”[1](P164),这一要求浸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一个人无论将来成为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等等,都应“志存高远”,当今大学生尤为重要。明代教育家、思想家王阳明论述立志与学习的关系时,主张为学当首重立志,他说:“夫学,莫先乎立志。志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2](P235)立志是树立做人的根本,根本不立好,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技术都会徒劳无功;不但无功,有可能适得其反,利用知识、技术干坏事,危害社会。这位教育家还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2](P315)这就是说,一个人必先树立正确的志向,才有明确的做人方向,如舟之有舵,马之有衔,掌握了方向才能一往直前,去达到远大的目的。有了坚定的志向,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自觉地接受种种严酷的考验。孟子说的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P2762)有大志者不怕严峻的现实考验,越经严峻考验越加坚强。史学家司马迁列举了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他们之所以能为民族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都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饱经苦难而铸成的。他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有《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4](P415)这些著名人物,首先由于他们有坚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忍受坐牢、放逐、失明、膑脚等痛苦而矢志完成自己的事业,终于作出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所以宋代学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难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人各有志”。“志存高远”,并非易事,需要父母、师长善于启发诱导,务以兴国利民为念,勿以个人利已为怀。
立志即在“立人”。《周易》:“主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讲仁说义,可以成为口头禅,真正做到实不容易。何谓仁?孟子说:“仁者爱人”[3](P2730)。爱人,先当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对父母竭尽孝道;如果连父母都不爱,爱人之心就无从谈起。有了爱父母之心,还要加以扩充,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P142)既有爱心,又能加以扩大,这种人处世为人定能团结大众,与人为善,心怀宽广地应世接物。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P28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P2502)这同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格格不入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是一种相当高尚的道德境界,不经努力修养难以做到。对当代大中学生来说,应当经常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为榜样,逐步向先进人物看齐,从小培养优良道德品质,不要学那些庸俗行为,立志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人。
所谓高尚人,首先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于青年大中学生,尤须强调这一点。在学习期间,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古人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5](P325)一个不诚实的人,不可能成为高尚的人。宋代学者周敦颐说过:“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5](P263)社会上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是高尚的人,小人是卑鄙的人。无以为君子,就是说不诚者无异为小人。荀子说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6](P305)君子修养身心,重在诚信不欺,一是一,二是二,是非清楚,利义分明,诚心待人,忠诚处世。著名学者苏轼告诫人们说:“行事在理不在势,服人在诚不在言”。待人以诚,必须言而有信。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世不讲信用,别人不会信服他,他就一定成不了事业。孔子十分强调守信。他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P2780)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3](P2463)輗和軏是大车和小车用以联结车杠的重要部件。孔子的话是说,人而无信,犹如大车、小车的车杠,无所联接,这车根本无法开动。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反复教导学生:“凡人所以立身行已,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7](P531)诚信与诚敬,都是一个人应养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质修养,更应放到首要地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不可放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3](P1633)重温中国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在当前尤其要十分警惕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影响,墨子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受现实生活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灵好似一束白色的丝,放在不同的染缸里就会染上不同的颜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8](P156)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如洪水一般向青年大学生涌来,侵袭他们的头脑,必须善加防范。汲取先哲的教导,提高警惕,抓紧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这是一场争夺革命接班人的战斗,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参考文献
[1]《诸葛亮集》·中华书局,1972年5月第一版。
[2]《王文成公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月第一版。
[3]《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10月第一版。
[4]《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88年8月第二版。
[5]周敦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32年1月第一版。
[6]《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所发行,2003年9月第一版。
[7]《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
[8]《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出版,1986年5月第一版。
唐建华,男,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