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用人文化的作文批语点亮希望之灯

作者:车 琨




  作文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我、发现社会、发现大师,并在发现中实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要找到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之门,让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大放异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作文教学因循“应试教育”的套路,老师缺乏对学生写作潜力的认识与评价,缺少对学生情感、智慧发展的人文关怀,写作评语求快求简单,程式化严重,套话多,雷同多,少新意,缺少个性化。完全忽略了学生人格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因素:同情、宽容、仁慈、理解、友善等,抑制了他们性格中鲜活、宝贵的个性和情感需求。随手翻开学生作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老师的批语多是“内容不具体”、“中心不突出”、“材料不当”之类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的指责性评价。学生得到这样的“评价信息”后,往往不去理会,或者理会不了,只是看看分数了事。分数高则连连欢呼;分数低则一脸沮丧。长此以往,学生一提作文就愁眉苦脸,老师批作文时也是叫苦不迭,面对“千人一面”的作文,怎么会有兴趣?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写者难过,改者伤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批语——这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希望之灯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学生独特的情感需求呢?
  
  一、实施赏识教育,多一点欣赏眼光。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记得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佐曾经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住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换言之,一叶一春天,一人一世界。不容置疑,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问题是怎样发现,何时谈起。因此,老师在衡量作文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衡量写作的尺度应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以写作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如“体验评价”、“真情评价”、“情感评价”等,避免简单地从“主题”、“立意”等纯技巧的概念把握。老师要用一颗真心,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新颖的词,一段美妙的语句,一种奇特的构思。
  俗话说:“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无论他多么顽劣,多么笨拙,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聪明可爱。因而,为人师者要有一颗父母心,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用赞赏激励的口吻去写。也许有些文章,开头并不怎么好,可越往后读,越觉得妙,这时老师不妨批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并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应该对他的敏锐的触觉和细腻的感悟予以充分的褒奖:“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对一些不同于世俗的高论,我们的老师也要以宽容的心胸去肯定他的别出心裁,率性而为:“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些赞美、欣赏和激励性的批语,使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都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批语。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途。久而久之,学生热爱上写作了。要知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试想,没有韩愈的微笑,贾岛也许只能在黄昏中独自吟哦;没有鲁迅的夸奖,巴金也许永远只是个小小的文学青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被肯定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会是一个自信、乐观、宽容、积极向上的人。遇到困境,不会退缩,越挫越勇,百折不挠。身处顺境,也不会迷失方向,清醒而执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些品质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以诚为本,多一点尊重和理解。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一天,无意中读到著名作家冰心谈如何批改作文的文字,觉得颇受启发。她说:“我看完文卷,从来只打分数,不写批语,而注重和每个学生做半个小时的谈话。这样他们可能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写的。我也可以告诉他们我对这篇文字的意见。思想沟通了,我们彼此也比较满意。”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真情真性的汇合。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是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自由的人,有权利在太阳下歌唱。老师写作文评语时要做到和善而不伤害自尊,要做到平等而不盛气凌人,中肯而不虚与委蛇,与学生真诚沟通,打开彼此心扉。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有提高。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年轻活泼的学生尤其如此。康德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事实上,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发现,除了这些上交的令人生厌的作文外,绝大多数同学在他们的日记、随笔、读书笔记中存在清新可喜的文字,他们在这里,也许幼稚,也许浅薄,但最重要的,这里放飞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创造的渴望。这里才有写作的春天。
  
  三、发扬民主,鼓励争鸣,多一点参与效应。
  
  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学生观。老师应在学校中提倡“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文化氛围。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互批互改,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的思想和情趣的沟通像是有千万条通道交流往来,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感悟也穿越无数道经络四通八达,创作上的相互启发和借鉴更如雨后春笋般绵绵不绝……用各自美好的情感、思想互相滋润、补充,共同繁荣。那么,此时此刻,写作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是一种趣味无穷的工作,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领略一份成功的喜悦。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写作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面临太多的困惑,太多的压力,太多的选择,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关心、爱护和教育。老师要借助批语这一平台,这一明灯照亮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对漫漫人生的向往之意,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在太阳底下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明莉:《作文批语--沟通心灵的桥梁》《四川教育学院院报》2002、6
  2、冯月:《让写作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精神活动》《中国青年报》2003、9、17
  3、郑丽萍:《师生交流的绿地--谈作文批语的艺术》《青海教育》2004、6
  4、陈庆丽:《作文的评语个性化探究》中国基础教育网 2004、10、31
  5、张腊山:《用好师生交流的平台--作文评语》中国基础教育网 2004、11、10
  
  车琨,湖北大学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