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绘画法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
作者:王谢生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有的学生不愿意学语文,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关。而将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就能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又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可以用绘画手段表现出来的课文,在讲课前教师应提前布置作业。需要画全篇内容的画(系列画)或画哪一段内容的画(单张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然后把同学们的作品都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大家评议,选出最好的,给予表扬。学生的上进心都很强,谁也不肯落后,积极性非常高。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学生要想把课文内容利用绘画形式准确地、形象地再现出来,就必须认真钻研课文,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碰到不懂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就能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自行解决,这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动脑动手,从而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谈谈如何运用绘画法进行教学。
在讲课前一周,就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看看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哪次是最重要的。学生经过细心阅读,极大多数同意第二次背影是全文的重点,因为这次背影刻画得最详细,动词使用最恰当,而且饱含着深情,表明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是全文精华所在,学生如果真正理解了这次背影,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意图,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我要求学生把第二次背影画出来,学生都很认真。首先学生要弄清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服饰的特点——黑布小帽、大马褂、棉袍等,然后积极到电脑里、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这就不仅使学生学到一些文化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而父亲爬月台那几个动作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呢?有些学生为了画得好,竟互相当起模特,认真观察,细致构思,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学生在模仿父亲的动作时深深地体会出父爱的伟大,在绘画过程中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读一读这位同学的周记。一位同学写道:“画课文太不容易了。我的这幅画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他哪知道我已是四易其稿。通过绘画我深深地体会到伟大的父母之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二、培养形象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绘画法使文字变成形象,形象的语言画成画,那是很容易的,如哭、笑、跑、跳等。而抽象的语言要画成画,那就不容易了。学生要动脑筋,要靠想象。如七年级上册中《春》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要求背诵,色彩纷呈,适用于绘画法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中重点是指导学生画好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是一组系列画,用彩笔才能画出绚烂多彩的春之美。春草图除了要表现绿草满地,孩子在草地上嬉戏的情形外,还应该再充实些内容,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补充的内容有蓝天,白云,小鸟在飞,柳树绽出新绿,柳枝微微摆动,小燕子于河边衔泥在屋檐上筑巢等,只要合乎情理,学生都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其实这些想象来源于学生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而第二幅春花图主要是按从上到下这种顺序写的,这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花间彩蝶飞舞,蜜蜂在忙碌,树下绿草如茵,百花盛开,一幅百花争春的景象。这些内容都不难表现,关键是空气中的甜味如何表现,这是个很难用直观手法表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形象思维,发挥想象力,有个学生画个小孩子,他闭着眼睛,张大嘴巴,伸展两臂,这就形象地表达出他被甜味陶醉的情形。还有个学生画个孙悟空在草地上休息,表明他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通过这种绘画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画这几幅图画的过程中,不仅体会了文章词语的精妙,也被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而深深感动,深深地理解了观察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绘画教学的特点是把文字变成图画,同理,图画也可以变成文字,这就是看图作文。结合绘画法,我经常挑选一些图画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看到图画,只列提纲,略打腹稿,即可出口成章,文章条理清晰,前因后果安排自然,这难道没有绘画的功劳吗?
绘画法和作文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生在绘画时能充分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而在作文时学生能学以致用,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注重结构的合理,语言的精妙,主题的深刻,因此绘画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三、开阔知识视野,提高记忆强度
绘画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把课文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对所表现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的印象,这样才能生动地画出来。相反,如印象模糊或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就很难画出来,就必须通过电脑、图书室查阅资料,弄清这些模糊的概念,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见多识广。以七年级下册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这一段可要求背诵,因为本段所写的景物层次分明,词语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这些都需要学生学习,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就运用了绘画法。这一段涉及到的事物不少,学生必须明确,不然就无法画出来。学生首先要弄清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通过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及查阅资料,把这些动植物的形状、特点都记在了学习卡片上,这样就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如果不采用绘画法,这些东西学生很难明确,只会背背课文,不了了之。
人的学习能力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大部分,而记忆又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绘画法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学生喜欢绘画,而绘画又以其形象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记忆强度。
仍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对初一(1)班和初一(2)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1)班运用绘画法,边讲边画;(2)班运用传统教学法,主要靠讲解和板书。从接受效果来看,(1)班的学生对课文理解得非常快,而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2)班的学生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再从背诵记忆情况看,讲完第二段,马上让学生背诵,(1)班的学生8分钟即琅琅上口,而(2)班的学生15分钟后仍有不熟练的,差字丢句现象很多。两周后又突击抽查,书面默写,结果表明(1)班比(2)班效果好得多。(1)班的几位学生说:每当背不下去的时候,头脑就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细细回味,也就很容易顺下来了。从中可以看出运用绘画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绘画法,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
王谢生,浙江绍兴长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