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要让语文课成为师生的一种享受
作者:徐德贵
一、语文课是展示自我的平台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也是学生个性的内涵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我认为语文课应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这一理念应体现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我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设置了一个“友情推荐”栏目,这五分钟的“文化套餐”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推荐自己喜欢的美文,并说明推荐的理由,其他同学可作点评,每位同学都在“友情推荐”的空间里,尽情挥洒、施展才华。在这里,他们倾听了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然后更加关心周围的人;他们体味了别人道出的人生哲理,然后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们探讨了城市与乡村文化的隔膜,然后更宽容地看待差异;他们激烈地争论社会问题,然后立志去改变不公……
二、语文课是“育情”的摇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因而语文课应成为学生“育情”的摇篮。
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把它与邹韬奋的《母亲》进行比较阅读。先营造氛围,让学生搜集父母平时做的最令你感动的细节,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陈述的细节,着实使课堂沐浴着爱的光辉:“睡觉前,那双大手帮我盖被子,抚摸着我的额头,轻声说‘宝贝,睡吧!’,到学校寄宿,半夜醒来我四处找被子,发现那双盖被子的大手不见了……”;“放学迟了,母亲总站在路口等我归来,而每次看到她那瘦削的身影,心里就会感动许久”有这样的情感酝酿,再与文本《背影》、《母亲》对话,父爱母爱的丰富内涵就不难体会了。最后,在阎维文《母亲》的歌声中落下本课的帷幕。课后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父爱母爱是道不尽的爱,永远还不清的爱”;“母爱琐碎,父爱深沉,他们都表达着一种爱,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己”;“父爱不善言语,不易诠释,但却使我刻骨铭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的熏陶,从而使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增值。
三、语文课是辩论的天地
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作了明确要求,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世外桃源”好,那里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那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社会吗?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空想,在当时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脱离了现实,作者无法改变现实,就选择了逃避;由此,又引起了学生对陶渊明本人所选择的弃官归田的生活道路的争论,有学生认为他是远离“污浊”、解放身心、活出自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有学生批评陶渊明懦弱和逃避,不能在“淤泥”中与现实抗争,并且为其逃避而自我安慰;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引经据典,唇枪舌战,一派进而爱屋及乌,从喜欢陶渊明处世思想到喜欢陶诗的明白如话、自然淳朴,另一派认为这是对自己避世思想的“做秀”,不免虚假,我也情不自禁地谈了自己“仅供参考”的观点。又如我在教王鲁彦的《听潮》时,学生对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展开了辩论,各派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后我作小结:世界因有温柔美和雄壮美而五彩缤纷,我们应求同存异,学会包容他人。学生不仅从辩论中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
四、语文课是表演的舞台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表演亦是实践能力之一。如何体会《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是阅读的重点,只凭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刻体会的,如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上演讲,其效果就大相径庭,班上有一位学生读到“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什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竟然义愤填膺、捶胸顿足,脸胀得通红,正因为学生如此投入,学生才体会了非语言所能企及的爱憎情感。再如《皇帝的新装》,学生把挺胸凸肚、丑态毕现的皇帝和托着空气、虚伪愚蠢的大臣,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课堂上,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想象和夸张对童话的作用,也使学生在“享受”的同时锻炼了实践能力。
五、语文课是发展思维的阵地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是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一直是我们教者的难题,首先学生要有一个对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正确评估,从而树立自信;其次是充分挖掘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潜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一能力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我还为此专门上了一堂课——《放飞想象的翅膀》,上课伊始,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行自我评估:认为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丰富的仅10%,.一般的75%,不太好的15%;第二步是看图想象:请同学们用两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两个或大或小的圆或椭圆,拼成一幅图,指出它表示的含义,并给图取名;第三步是成果展示。学生展示的成果精彩纷呈,超乎我们教者的想象。
同学们的精彩呈现,赢来了阵阵掌声,最后教师作小结:其实我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不应是10%,而是100%,只有我们拾起亲自丢下的自信,我们才能获得成功,不断地完善自我!这堂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气氛美、形式美、内容美,如果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生而异的“享受”形式,那么,师生的“共同享受”将彻底改变“目中无人”的传统教学的弊端,语文课堂也将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舞台,师生不仅不再“戴着镣铐跳舞”,而且“舞台”也将更广阔!
徐德贵,江苏大丰市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