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对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的三点认识
作者:贺选胜
作文素质训练,在我校师生中被叫作快速作文。从2001年起,学校把当年新招的326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六个班进行快速作文实验。三年之后的2003年中考,这一届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整体写作水平和写作速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326名实验学生中,能在20分钟内针对某个话题写出500字至600字文章的常规学生数在200人左右,最差的学生也能在40分钟内针对某个话题写出500字至600字的文章。尤其值得欣慰的是,有10%的学生经常在校级或县级报刊上发表自己的“千字文”,有少数学生还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而且彻底杜绝了往年“中考作文交白卷”的现象。
回过头来反思这几年的快速作文训练,感受颇深的有三点认识。不妨整理成文,作为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某些借鉴。
一、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实现“快速作文”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俨然把“语”和“文”割离成两条不同的“道”,语文课的概念就是向学生讲析文章,作文课的概念就是向学生讲解写作要点。“高水平”的语文老师不折不扣地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低水平”的语文老师只顾向学生注字音,让学生朗读课文。几年下来,学生对一肚皮乱七八糟的“教条”说不清理不顺,面对现实生活一脸惊诧和茫然,这岂不是冤枉学了几年“语文”?
在实施作文素质训练之初,我就大胆尝试把语文课上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力求把语文课堂变成作文课的一块训练基地。
有的老师说,语文课连课文都“讲”不完,哪有时间让学生去“说”,去锻炼什么口语表达能力。我却没有这种思想顾虑。我把一堂课45分钟时间分成三个时段:前5分钟用作“自由陈述问题”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预习,陈述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学习的难点,哪些要请求教师点拨。用30至35分钟时间作为“指导讨论问题”时段,教师把当堂课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求学生“不怕说错,只怕不敢说”,老师在肯定评价中点拨学生的“错说”。用5至10分钟时间作为“总结问题”时段,有时老师归纳总结,有时学生陈述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课时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分配课堂时间,既抓住了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又在讨论中突破了课文内容的难点;学生在发言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许多教育专家“还给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呼唤不是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吗?用传统方法讲类似《孔乙己》这样篇幅的课文至少要三个课时,用这种方法最多两个课时就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人向我提出质疑,说快速作文训练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语文教学问题,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我要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懂得“语文”。要知道,中学生作文的“速度”和“逻辑”两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题。学生的话“说”得快,作起“文”来就能够解决“速度”问题;学生的话“说”得有条理,作起“文”来就能够解决“逻辑”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很明显能为学生的作“文”奠定一定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不让学生说话,把“说”当成老师的专利,其实质是在约束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扼杀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原始个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单纯了,想象贫乏了,联想就不切实际了,作起“文”来“无话可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培养积累资料的习惯是实现“快速作文”的前提
“成功在于积累”,这是古今公认的道理。快速作文素质训练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多了,积累起来就是能说会道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把问题说清楚,直接或间接地思考许多社会实际问题,积累起来就是广阔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单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言,讲的也是一个积累的问题。
在实施快速作文素质训练的几年中,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是我最注重的一个环节。
事实证明,资料积累好的学生,每周“限时作文”的速度就快,逻辑性就强,而且文辞不乏优美。尽管有的“限时作文”稍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嫌疑,但“偷梁换柱”的巧妙手法还是让老师叹服不已。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由于不断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行为习惯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只要学生把积累资料养成了习惯,快速作文素质训练也就把握了必要的前提。
三、达到“写”与“说”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快速作文”的关键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针对某个话题能“说”得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口若悬河,而且逻辑性也强,用录音记录下来可以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一旦让他把自己想“说”的或已经“出口成章”的话用文字写出来,那他就有一种“提笔似有千斤重”的感觉,咬着笔头半天也落不下开头一句,“说”和“写”始终统一不起来。
这种“会说不会写的闹山麻雀”,在农村中学虽然为数不多,但在一个班级总有那么十几个。快速作文素质训练如果医治不好这类学生的毛病,势必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进度。
细心诊断这类学生的病因之后,我发现了一种“圆心作文教学法”很有效。“限时作文”训练时,我把这类学生集中起来坐成一个“圆”,提出一个话题让一个学生站在“圆心”先说,其他学生都逐句记录这个学生所“说”的内容。一个学生“说”完后换另一个学生“说”,采取同样的方式记录。课后将所有学生的记录稿都交给自己“说”的这个学生修改。实践一段时间后,这类学生慢慢地懂得了怎样把自己的所“想”所“说”形成文字了,还基本上能达到“写出想说”的和谐统一。
对条件好的这类学生,我还有意识地在课外拟定一些话题让其作“口头作文”录音,然后自己听着录音逐句把自己“说”的内容用笔“写”出来。凡接受“圆心作文教学法”训练的这类学生,再用这种方法辅之以强化训练,进步最快,效果更好。我想,这种“写出想说”的作文教学实践,应该说是抓住了快速作文素质训练的关键。
贺选胜,教师,现居贵州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