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课堂教学的激活艺术

作者:胡 琴 李永芹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新就好比一股源源不断、清冽甘甜的活水,为其带来不尽的活力。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本身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用自己的意识代替学生的意识,把自己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视作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重知识学问的灌输而轻视和忽略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认为正确标准的分析或答案视作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一潭死水如何激起思维的盈盈浪花呢?
  一、探索具有创新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l.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样的素材,可能每个学生的看法不尽相同,教师千万不可以一己之见加以排斥否定,要给学生尽情言论的舞台,让他们思维的火花亮起来。
  2.对于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要善于挖掘,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上《背影》这篇散文时,有个学生提出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艰难体味不深刻,他想亲自体会一下。我鼓励他到讲台上来,攀爬一下高高的讲桌来试试,个子矮胖的他连试几次,虽满头大汗但却无比动情地说:“老师,我终于能明白作者父亲当时的处境了,朱自清写得真好。”
  3.宽松的环境,充满感召力的语言,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自信心、独立性、自制力、好奇心、坚持力、勤奋、好胜心、怀疑态度都能借助语言加以传递。讲述陆游的诗歌时,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其生平,并把体现其忧国忧民的经典诗句穿插其间,配上激昂乐曲,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既降低了新课学习难度,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效率
  1.创设情境,兴趣诱导。现代化的视听效果能对教材加以延伸,使学生获得形象而直观的感受。讲授《春》时,首先展示了一幅蓝天白云下的万里草场图,问:你想面对这幅画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有描述画面的,有诉说心情的,有联想到往事的,他们首先就以一种极活跃的状态投入到了新课学习中,开阔的思路、浓厚的兴趣,无疑为新内容的学习打开了局面。
  2.提供事实,化解难点。多媒体教学的极大优势就在于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引发想象,很多凭白纸黑字无法透彻理解的东西,能利用现代化手段令其立体起来,丰满起来。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对其立意都称似懂非懂。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一则寓言短片《蚯蚓》,通过一条可爱而又可怜的蚯蚓,在逃过青蛙、秃鹰、汽车等致命的魔爪,最后却因贪图安逸,丧生于一个球洞中的故事,给了学生最直观形象的解答。课程结束很久,大家还对这则故事津津乐道,可见,难点解决了。而且,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也不是普通说教所能替代的。
  这一切将会带来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美丽的大自然,延伸到纷繁的现实生活。语文教师运用智慧将创新这股活水引入到教学中,这里将成为师生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
  
  胡琴,李永芹,教师,现居湖北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