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激发学习兴趣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作者:陶书元
一、教学氛围要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在这个时空,应充满平等、民主、愉悦、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以示“师道尊严”,不能以知识传授者自居以示自己学识渊博;而要和颜悦色,充满爱意,平等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畅通对话渠道,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教师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作他们合作探究的伙伴。
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当代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特点是科技知识、社会知识起点高,见识广,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好奇好胜,如果我们还是拘泥于“段意、中心、写作特点”三段论式的教学,是不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怎样改革?
1.求变。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对课堂学习就会感到厌倦。“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文章更是这样。课文不同,教法当然应该变化。即便是最简单的朗读指导,也应富于变化:或者用不同的语速朗读(快读、慢读),或者用不同的音量朗读(默读、低声读、高声读),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或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读、不同的感情读,偶尔亦可尝试用方言来读。同篇文章用不同的读法,相信学生会兴趣大增。
2.求新。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伟人细胞》,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告知学生:读后将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要以“记者”的身份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采访”。学生听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态表情,积极探求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活动,学生能较好地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幻灯、投影、录象、缩影性资料、电脑化资料等,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语言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文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做到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如同一条洁白的银线,牵引学生想象的风筝漫游”,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形象或诱发联想和想象。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做到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例如教学新教材“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位American boy,叫汤姆·索亚,有着惊险的生活经历,你愿意与他同行吗?”有了这种语言承载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实施新教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课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最终是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到,这个学科应该学、乐于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
陶书元,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