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呵护那轮明月

作者:王国伟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源自我三岁的女儿。
  一日,父亲正为他的宝贝孙女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女儿听得入了迷。结尾时,父亲问女儿:“小猴能捞到月亮吗?”
  “不能”!女儿立马答道。
  “为什么呀?”父亲追问。
  “因为小猴子指甲太长,把月亮抓碎啦!”听到女儿充满奶声的回答,感动瞬间盈满了我的心。多么巧妙的回答,多么纯真的心灵,多么浪漫而又充满诗意的想象力啊!在绚丽多彩的童心面前,大人的一切语言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身为教师的我,除了为女儿的想象感到欣喜外,更为自己感到莫大的悲哀。曾经,我也像女儿一样,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最初,梦想像鸟儿一样长出翅膀飞上月亮;后来,明白自己不可能长出翅膀了,便想着能有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爬到月亮上去;再后来,明白了世上不可能有如此高入云霄的梯子,又想通过神仙或高人帮助登上月亮;最后,终于又发现世上无仙也无高人,便憧憬自己将来能当一名宇航员升到月球。这是惟一的途径,然而,学习是一个如此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能实现飞天梦想的,全世界仅有几亿分之一!于是,希望破灭,只能望“月”兴叹……梦想,就这样一天天地破灭;想象,就这样一天天地消失。月亮,依然高高地悬挂天上,或圆或缺,或隐或露。钩有钩的韵味,圆有圆的诗意;隐有隐的温情,露有露的魅力。而我内心深处,却再没有了幼时那强烈的冲动;思维的天空,再也难以呈现儿时的七色彩虹。倘能为文字留下一锥之地,便是幸甚。这究竟是人的进步还是悲哀呢?
  想起了一则搞笑材料:世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嫦娥,因为她是最先奔上月亮。笑过后,颇有一种自豪感,并非阿Q式的那种,是为我们的老祖宗,更是为我们那份想象力。记得一篇散文中说,月亮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只有三米距离,因为父亲用三米长的井绳便将月亮从井中捞起来,盛在水桶中一晃一晃地挑回家去;而美国宇航员费尽心力和财力,却只是从天上带回几块冷冰冰的硬石头!如此看来,父亲是明智的。每次读来,便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为辛勤耕耘的老父,为家门口那长满青苔的深深的老井,为那久违的激情……如果一个人能够什么时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无人笑你幼稚,无人说你神经,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但我深深地明白,对我,一切皆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人生可能正如同某些水果,熟后也就变得口味单调起来,处处需要小心保护了。所以,我为我三岁女儿的答案喝彩。古人把心灵比作明月,需要小心擦拭,时时擦拭,处处擦拭,否则,会蒙上灰尘。可芸芸众生,心如明月之皎洁者又有几人?心中即使有了明月,能精心呵护的又有几人?
  我多想告诉女儿,要想捞到井中的月亮,其实很简单,只需掬一捧清泉!但要守住心中的那轮明月,却需我们用一生去呵护,它随时会从我们松开的指缝间滑落,摔个粉碎,渗入尘土!
  
  王国伟,湖北郧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