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作文批改与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

作者:徐 源




  学生作文在经历文辞通顺这一阶段后,必然会向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一更高层次迈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如何因人而异地帮助作文者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抱怨学生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可却很少考虑到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实则决定性地影响着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许多学生的作文正是受着教师“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的强制性指导意见的影响,而渐渐与自己熟悉的写作风格告别的。这其中也许就有着若干的写作天才。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最常见的是以评语的形式对作文者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面等作总体或细节的评价。如何利用评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
  首先,教师的评语要经历指导性到建设性两个阶段。
  当学生的作文还处在如何审题、选择恰当的材料、如何把文句写通这些基本的作文习惯上面时,教师的评语应该是指导性的,确定的。以使作文者在一开始即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当作文者已能把文章写通,向更高的如何写好作文迈进时,教师的评语在立意、构思、全文意境的营造、开头结尾的精心构筑等方面就应该体现建设性。用“是否能把结尾改得更有意境”这样的评语远比“你的结尾应该这样改…”对学生写作个性的干扰要小。应该尽量给学生留出自己的写作空间。
  文有法,但无定法。文章是作文者个性的尽情展露,是创造。评语应起引导、拓展作文者的写作个性和创造空间的作用,而不是强求学生按作文评改者的审美取向、思维定势去写一样的文章。否则创造的乐趣何在呢?
  其次,多用创造性的评语。
  作文的批改是一件极苦极累的事。每一位语文教师对此都有深切的体味。但如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就的评语,学生不看一眼,或至多一目十行地浏览一遍,这样显然是有违我们写评语的初衷的。其中的原因许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作文兴趣的下降,但却勿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作文评语的千篇一律。不是“审题不清”就是“别字太多”,不是“偏离中心”就是“文思混乱”。对于作文的优点也是常见“中心突出”、“论证充分”、“详略得当”、“语言简洁”等。这样的评语伴随学生由小学一直到中学。
  作文课不仅担负着使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帮助学生丰富内心世界,建立完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的任务。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写照,我们写评语时不能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一件件无生命的产品,也不能把手中的笔看作是对这些产品进行简单加工的工具。两者都应该充溢着生命的灵动,充溢着美的感召。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黑夜中的那点光》,抒发了他对暗夜中的光的感悟。我写了以下的评语:“停电了,我们对光的价值会有新的认识;生命消逝了,我们又会对生命的价值有所顿悟。人类永远逃不出这个怪圈,似乎只有当我们身边的东西离我们而去时,才会稍稍地留意他的空白,为什么呢?存在本身的价值呢?”教师写评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同学生作心与心的对话。要尝试着去打动学生,否则评语的效果何在呢?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静”的随笔,引起了我的许多想法与共鸣。于是在文后我写道:“钟声,似乎只是钟声。/于是夜更静了。不管是欢喜或悲伤,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更严重地伤害我自己。/一个英国诗人说:‘诗歌源于在内心平静时追忆起来的感情’。我是真正需要钟声后面的东西。”孟子所以会发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的感叹,一个原因不正在于师生之间这种虽短暂实痛快的启发与交流吗?
  教师批改作业的第二种形式是当堂评改。
  把一些好的,或有明显缺陷的文章拿到讲台上,或用投影的方式进行当堂评改,这种形式在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这时,学生们更愿博采百家之长而后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精进。教师对某篇文章的表扬或批评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成强迫他们“向左”或“向右”看齐,从而产生在写作上的逆反心理。更何况在教师没有表扬到的作品中,也不乏绞尽脑汁的精心之作。教师又何必抹杀他们的良苦用心呢?另一方面,把有缺陷的作文进行当堂评改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评改者这时所做的应该是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和风格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当堂讲评作文时,我常举一些文题、体裁、题材与学生的作文相似的范文给学生作参考。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的秋天”。在后来的作文讲评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三篇关于秋的文章:丰子恺的《秋》、李广田的《秋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习范文的写法,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
  教师批改作文的第三种形式是面批。
  这种评改形式是最利于学生写作个性发展的一种评改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写作兴趣、爱好,教师分别加以指导。面批宜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因人而宜,有针对性。二是多鼓励。
  首先讲面批的第一项原则。在面批前,对不同的写作者教师应确立不同的批改重点。审题不清的教给他审题的方法,材料贫乏的让他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批改者的精力有限,与其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还不如攻其一点。况且不同的写作者,他的风格,优、缺点都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人而宜,才能发展写作者的个性特征。
  下面讲面批的第二项原则。多鼓励是因为它可激励写作者的写作兴趣。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批改者要尽量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加以鼓励。即使这篇文章看不出什么优点,也可以把它和以前的文章进行比较,挑出进步的地方。
  面批不仅是一种作文的评改形式,更是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心史留痕,文章是心灵的真实写照,如何感知作文者的内心就显得尤为重要。面批又是一种对话,应把握平等的原则。教师可以倾听学生对文章的阐述与理解,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与意见。
  不论评改者采用哪一种评改作文的方法,都要考虑到写作者这个主体,我们所做的不是通过评改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主观意志、写作风格、审美情趣,而是引导写作者在原有的基础和风格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以形成他们自己的写作个性,培育他们健康的情感与心魂。
  
  徐源,男,浙江金华学院师范学院人文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