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谈诗歌中的“东风”意象
作者:黄乐琴
一、自然之“东风”
“东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是春天的象征。由于 “东风”对于春天的作用很大,它既能催开百花,也能吹落百花,因此诗歌中“东风”蕴涵两种不同的意趣。如李贺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江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李白的“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早春寄王汉阳》);苏轼的“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柳永的“东风催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林钟商》)。这些诗词中的“东风”洋溢着春天的温馨、欢欣,显示作者喜悦的心情。另一些诗词如周紫芝的“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秦楼月》);程垓的“东风元自好,只怕催花老”(《菩萨蛮·访江东外家作》);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这里就有一种不胜东风的感伤、无奈。
二、象征权贵的“东风”
由于“东风”既能催动万物的生长,也能使百花零落,使它在许多诗词作品中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成为能左右事态发展的外在力量与条件的象征。贺铸有首咏莲的词《踏莎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正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莲花的高洁,正是诗人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这里的“东风”也是权贵的象征。刘克庄《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道《落梅》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三、封建家长的象征
最著名的要数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恩爱夫妻,感情甚笃,可他母亲不喜欢她,终于被迫休了妻子,以致他对前妻唐琬常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切思念。后二人各自婚娶,十年后的一天在沈园偶遇,陆游感慨之余于壁上留下这首《钗头凤》。陆游以“东风恶”来暗喻他母亲的横加干涉,对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多首“东风”诗,东风作为主宰芳草香花命运的力量,在诗中常被林妹妹用来指称贾府的长辈,多愁善感的黛玉自称“草木之人”。“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诗中无助地迎风垂泪的美人形象可看作木石前盟难敌金玉良缘的她再向长辈们寻求理解和援助,特别是向疼爱她的老祖宗贾母求助。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许多红学研究者认为这是曹雪芹借此诗表达对黛玉的态度,不要一味埋怨贾府的长辈(“怨东风”,此处的“东风“指不让她嫁宝玉的贾府长辈),你太爱使小性子,太过尖酸,太过自悲自怜。许多读《红楼梦》的人深有此感,这也是现代的学生喜欢宝钗多于黛玉的原因之所在。
黄乐琴,浙江乐清市白象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