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情感在英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许琴英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往往还被当作无情无感的器物。整个教学过程被认为是单纯的认识过程,忽视了激发并参与认识活动的其他心理因素,其中尤其忽视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到现在已经落伍了,也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现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是既相区别又互为联系的两种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规律的反映过程,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过程是对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过程,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不同,但二者又密不可分。情感的产生需有认识活动做基础,对客观事物无所认识,则对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所反映,自然也就不能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但情感绝不是消极的作为认识过程的“副产品”而存在的,它反过来对认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伴随并制约着认识活动的进行,特别是当情感体现在人的个性特征中时,它以自己的独立性控制着认识活动,以致可以出现以情感代替理智、支配认识的现象。明确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作用的基本依据。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的。教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早就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所谓感染作用,是指教师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同样的感情。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教师艺术的重要方面。记得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每教一篇课文,都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在备The Last Lesson这一课时,便想到当时因普法战争的爆发,在战争中法军节节败退,巴黎沦陷,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两地。普军进占后,强令小学生改学德语,但作者都德还坚持给学生们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他想到这一切,就如自己身临其境一般,心都碎了,情不自禁地哭了。这位老师在教课时,就调动感情的手段进行启发,字字句句扣击学生的心弦,把学生步步引向感情的深处,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顿时课堂上一片啜泣之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教师情感具有期待作用
  
  教师热切的目光,温暖的神韵,友善的举止,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强烈地吸引和激励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有力的动力机制。人们对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争论不休,但是它的实践意义是不可否认的。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奥克学校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则是一般的智力测验。在新学期开始4个月时,实验者在各年级随机选出20%的儿童,告知各任课老师,这些孩子是“未来的花朵”是“猛进型”(dash)的,具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全体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这些随便被说成是“猛进型”儿童的成绩高于其他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也同样可采取这种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只要教师对这些“猛进型”的儿童特别注意,以更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关心他们的学习,而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从内心里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敬爱,自尊感、自信心和热情油然而生,同时学生体察到了教师对自己暗含期待,受到激励,于是这种积极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反过来,它对教学工作的进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三、教师情感具有内化作用
  
  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证明,学生总是喜欢模仿他所尊敬的对象。教师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以及智慧和信念,都会使他们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模范人物。学生不但会热情模仿老师的每个行动,而且还尽可能遵循他的思想方法和采取他的人生态度。在中学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他所喜欢的老师,再难的功课也不在话下,遇上他们讨厌的老师,他会放弃这门功课,拒绝“为这位老师”学习。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在学习中获得他们所敬佩的老师的赞扬,不仅表示自己处于优越地位,而且还意味着他和教师之间更多地享有亲密的情感关系。这样以钦佩的老师为榜样去模仿的动机和欲望,是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年龄所致,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带着较强的情绪性。他们不大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和影响理智。课堂上常见这样的情况:学生情绪良好时,上课认真听讲,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情绪不佳时,任你怎么讲,他呆若木鸡,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情感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种种活动,对学生来说只是外因,而外因需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有经验的教师不只是要求把课给学生讲明白,而是要使学生自己去想明白。这里,教师的“讲”是外因,学生的“想”是内因,学生只有靠积极思考,智力才能获得发展,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充其量只能发展学生生吞活剥的储存和死记硬背的功能,谈不上提高对知识加工消化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活动,是教师向学生输入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统一过程。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时,统统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教师也就成为他心目中可敬可亲的人。相反,教学中,教师的冷漠神情,简单的批评,对学生的不公平或者不尊重态度,必然伤害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增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教师本身的品德以及教师的某些具体言行、情态等,有时虽然看起来与教学内容并无直接联系,但由于其中情感的作用而明显地影响教学效果,由此可以说,一个具有高度素养,热爱学生而又为学生敬爱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除了要了解影响教学情感性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还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备方法,而且还要备情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发扬师德,提倡教育爱心和事业心,做到对学生“以爱交换爱”,教学中“以情感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吕文硕.《现代教师素质》[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
  
  许琴英,女,湖南湘南学院英语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化与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