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作者:张楚香
以下,笔者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拙识。
一、让热烈奔放的激情洋溢课堂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课程的教学,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学习时需“披文以入情”。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如果上课时没有激情,缺少对所学内容的热爱,不能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随其感而感,就会淡而无味。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时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全班都活起来。教学中,教师随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我在上每一节课时都始终充满激情,以我的满怀豪情去感染学生,由此,学生也能在轻松欢乐、充满情趣中学习与探究。
二、让多姿多彩的想象充满课堂
语文课本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五湖四海、花草虫鱼,作者总是把无限广阔丰富
的内容凝练地熔铸在有限的、具体的、个别的艺术形象之中。诗人艾青说过:“想象是经验向未知之出发;想象是此岸向彼岸张帆远举,是经验的重新组织。”但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视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以教师的讲读取代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得生硬教条,索然寡味,给语文教学带来无穷灾难。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跨越时空去与课本中的人、物相会,随李白去登“蜀道”体验其艰险高峻与奇丽,随屈原去两千年前的楚国会湘神,随苏轼去游“赤壁”,随徐志摩到“康桥”,随莫泊桑去万里以外的法兰西见于勒与玛蒂尔德,随孙悟空去天庭吃仙桃,随凡尔纳去海底游玩。在这样充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而是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了。正如我的学生庄敏燕同学所描述的:“听您的课,有一份傲视旁骛的超脱和一份抛弃繁琐的逍遥,您的课天南地北,如天马行空,没有丝毫的照本宣科的浮冷和空洞。”我想这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取得的效果。
三、让陶冶性情的审美融入课堂
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它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尽量烘托渲染一种美的氛围,并与教材的风格相吻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与激动的情绪”来学习与思考,还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自觉学习语文的火花。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了山中秋雨过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其意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山居秋暝》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帮助学生全面真切地理解诗的意境,上课时用描绘的语言渲染一种气氛,创造出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到审美境界,使他们感受到美的诱惑,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与满足。事实证明,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四、让灵活多变的方法穿梭课堂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合理诱导启发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教育的机智(契机,应变能力等),精选适度有趣的训练,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只有激活每个学生,使之共同参与,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行之
有效的几种方法:
1、情感感染法。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思想倾向。能否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内心情感是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突破口。语文教材选入的篇目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震撼,达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的。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情以入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感世界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重点。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体态示意法。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如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我经常用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表示;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我则用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表示。
3、语气导航法。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语气该舒缓则舒缓,该加快则加快,该拔高则拔高,该降低则降低。对于重点语句,可以通过反复加重语气来“导航”。说到激昂处,语调铿锵;说到悲伤处,语气低沉。如果是朗读课文,声调更是关键的了。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讲话时,应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语气导读还体现在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停顿,以达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境界。
总之,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感深化语文的教学效果。引情激趣使得学生乐于学语文,也从中培养了自身真善美的品质。语文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审美情趣等只有在教师引情激趣的启发式教学中才能得以体现,只有让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才可以达到语文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
2、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3、朱绍禹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张楚香,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