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写作训练的现状与写作教学的误区
作者:颜 琼
一、写作训练的现状
当前,学生写作训练的实际情况是:
应付式。此类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差事,学生缺乏主体和诚言意识。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项任务而已,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目的。学生为了应付而应付,为了应付而写作。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下,根本就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常规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卷面不整洁,不规范,字迹潦草,乱涂乱画,滥用标点符号,写错别字,这是一个既有共性而又表现得比较普遍的问题。
积累不过关。中学生的生活面过于狭窄,学生的生活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参加的活动太少,学生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阅读的课外书籍屈指可数,没有自己的语言材料库,缺乏积累的意识,无法获得作文的生活素材。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不到位,语言运用能力低下,“有话”说不出的尴尬,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重复了多年可是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临场考试策略不到位。没有考试策略,不注重考场策略、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懂得临场发挥的技巧,其中还包括很大一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
两个极端,作文中凸显的问题。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只注重积累,不注意临场发挥策略;要么只是一味地强调临场发挥策略,而轻视平时的积累,把积累和发挥各自分离开来。
缺乏反思自我教育的习惯,没有反思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无论是每次写作训练,还是每次考试之后,学生不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更不用说怎样去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写作教学的误区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对天然组合体,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师,在实际备考过程中却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从而导致了我们教学备考所取得的实效并不理想。
1.重写作模式技巧训练,轻知识积累形成过程。
写作应该是发自学生内心本能的写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诸如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学生阅读的书籍、生活的阅历、视野的开阔等方面是分不开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我们写作教学备考要打持久战,可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备考的过程中,从学生升入高中乃至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只是一味注重写作模式技巧的训练,这种模式技巧的训练几乎自始至终主宰着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写作要不要技巧?回答是肯定的,但在作文的教学与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技巧为技巧,过分地强调实践,强调技巧,那作文教学备考的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阅历、生活的感悟等方面密切相关,这是什么样的技巧也无法代替的。
2.重高效写作训练,轻写作稳打稳扎。
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考试时间紧凑,因而平时的写作训练,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要求学生在50分钟以内完成,长期如此,我们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概念,写作文一般都要求在50分钟以内完成,三年下来,我们在平时的作文练笔中,几乎从来就舍不得花费两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一篇作文,更不要说花上半天的时间来完成一篇作文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写作的数量尽管达到了,可是却没有什么质的突破,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忽略写作的稳打稳扎,三年下来,作文写了不少,学生作文的水平却没有质的突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
3.重常规写作教导,轻大胆个性创新。
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所要培养的是新世纪创新人才,可实际的情形却是在作文备考过程中,教师并不怎么鼓励个性创新,恰恰相反,我们的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谆谆教导学生,语文考试60分的作文,成败就在作文,作文一旦考砸了,那就全盘皆输,作文创新当然好,但是有很大的风险成本。每年高考之后见报的满分作文相对于人数众多的考生来说,是少得不能再少的比例,很多优秀学生喜欢创新作文,却不得不写考场作文,在考场上几乎很少有学生写创新作文,为了保险,不得不写自己都恨之入骨的“新八股文”,鼓励学生写创新作文,开发学生的思维,不少教师内心深处都是这样想,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少有教师去要求学生这样做。
4.重写作功利引导,人轻文素养熏陶。
在高考指挥棒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竞争是无形的血腥战争,为了提高分数,我们想方设法,简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提高分数,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人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加上投资大、见效慢,在短期内根本就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实效的评价也不怎么的科学规范,不好操作,只看分数,不管其他,只是一味地重视结果,忽略过程。再加上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文人素养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实效。在功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真正的忽略文人素养的熏陶。
5.重写作IQ提高,轻写作EQ培养。
在功利实用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技巧上变得越来越神速,写作技巧日益完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一节课的时能够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来,可在内容上,写作的人文情怀却越来越空洞,实际的情形却是,一次考试下来, 一个班上往往很难找到几篇有质量的文章,日益完善的写作技巧、高明化的写作智商,由于真情实感的缺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在考试中,学生写得特别吃力,苦不堪言,教师的作文批改也就更吃力,更痛苦。尤其对学生进一步的伤害,却体现在他们上大学之后,步入了社会,他们由于其自身写作能力的低下,给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学了十几年的母语,有时连一些简单的应用性写作都不会,更不用说好好地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时就是学生能够想得出来,却无法准确表达,我们除了会做模式固定的写作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一遇到陌生的情况,学生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无法跟上去,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
6.重写作篇幅形式,轻写作反思总结。
一方面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反复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写作不但在语文考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定乾坤,同样对高考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语文在今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师生都形成了共识。实际的情况却是,作文教学备考却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我们明白写作的重要性,并且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我们在技巧上日益完善,在写作数量上日益加重,可是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没有什么质的突破和提高,以至到了后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备考越来越陷入被动,枯燥无味,学生感觉到乏味,教师在教学上为了应付而应付,备考也就变得越来越被动。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还是舍不得花费一点的时间来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我们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反思我们教学备考的真正症结之所在,从而形成这样的被动状态,我们越厌倦,越来越没有激情,也越来越懒得反思和总结,越是懒于反思和总结,我们变得越是厌倦。
颜琼,湖北沙市中学教师。